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上海已有逾8万逝者骨灰撒海 家属称一样回归大自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8:56:00    

中新网上海4月3日电 (记者 郑莹莹)“时代不一样了,虽然中国人传统讲‘入土为安’,但一样的,(都是)回归大自然。”87岁的上海市民章女士3日在受访时说。

上海海葬34周年纪念暨“上海海葬文化周”活动当天在上海滨海古园拉开序幕。自1991年首次举办海葬活动以来,上海已有80247位逝者骨灰撒海。

4月3日,上海海葬34周年纪念暨“上海海葬文化周”活动在沪举行。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摄

上海是中国率先推行海葬的省市之一,在长江入海口的万里洪波中,长眠着数万名海葬者,其中包括中国一代文豪巴金。

活动现场,在绵长的祭祀钟声中,人们肃穆而立,向上海30多年来骨灰撒海的数万名逝者致敬。

章女士为过世的丈夫前来参加海葬纪念活动。她说:“他(章女士的丈夫)生前就交代了,不要墓地、不要追悼会。”

章女士说她婆婆在90岁过世时选择海葬,因此家里多名成员都很认同这一方式。

虽然中国人素有“入土为安”的传统,但绿色生态葬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魏超告知,上海1991年开始举办海葬活动,最早每年只有200多位逝者骨灰撒海,后来这一数量逐步发展到每年8000多位,目前海葬占上海当年安葬数的比例为近7%。

碧波万顷,亦是归处,但何处话思念?

“我爸爸说,选择海葬,以后无论到什么地方,只要看到海,我们就在下面。”海葬者家属黄女士在受访时说。

位于上海滨海古园的海葬纪念苑于2004年年底建成,上面刻着一个个海葬者的名字,也成为海葬者家属悼念亲人的一个去处。

4月3日,上海海葬34周年纪念暨“上海海葬文化周”活动在沪举行。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摄

当天的活动上,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上海滨海古园、上海飞思海葬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海葬逝者人生故事保存计划”,将每年整理一批上海海葬逝者的人生故事,留存海葬逝者特别的人生记忆。(完)

相关文章
  1. 都美竹发布声明

    7月1日,都美竹发布严正声明,辟谣“诱骗二十万”,并称“各家媒体请勿继续传播不实信息!否则后果自负!”声明原文:北京海润天睿(杭州)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都美竹女士(以下称 “委托人”)的委托,就委托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遭受朱女士等人侵害的相关法律事宜,发表本声明,也敬请广大网友和朱女士本人仔细阅

    0 2025-07-01 16:06:00

  2. 东海大街“四瓣花”天桥亮灯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7月1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宋万春 张九强文/图)近日,泉州东海大街与滨海街交叉口的立体步行连廊天桥正式亮灯。这座形似“四瓣花”的天桥在LED灯带勾勒下流光溢彩,以灵动的花瓣造型与东海之滨的夜色相映成趣,成为泉州新晋“网红打卡点”。6月30日,位于市区东海大街与滨海街交叉

    0 2025-07-01 09:36:00

  3. 持续高温直冲40℃!连“下开水”的机会都没有,上海这两类天气极易忽视

    6月29日,上海官宣出梅黏糊糊、湿哒哒的天气刚过上海就迎来“高温炙烤”模式“小黄”一早打卡上海中心气象台2025年06月30日09时05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本市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将超过35℃网友:今年高温来得真早都还没到小暑,江浙沪就提前体验上了“上蒸下煮”的闷热天,像上海徐家汇,大上午

    0 2025-06-30 15:58:00

  4. 现代城区古韵犹存,这条普陀宝藏马路等你来打卡→

    安远路是普陀区的南线界路。现在的它被赋予了安远桥的五光十色、商务楼宇的挺拔时尚、住宅小区的舒适现代,保留了玉佛禅寺的古色古香,而曾经,它寄托着工人学校的澎湃希望、高等学府的自强不息。新的城市面貌和旧的历史痕迹互相交织堆叠,汇成了这条安远路。东端“趣桥”扮靓苏河夜色2022年,位于安远路东首的安远桥落

    0 2025-06-29 10:17:00

  5. 上海叠墅产品完全变了

    有没有发现,市场上的叠墅不仅越来越多,连断供已久的中环内都开始供应了,甚至连产品形态也变得和以前完全一样了。事实上,自从去年8月上海全面放开新房限价之后,近一年内已经出让了30多宗不限价的涉宅用地。其中,已入市或公示了规划方案的10多个“地王”项目中,纯叠墅或者“叠墅+高层”的组合就占到了一半,比如

    0 2025-06-27 1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