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关注太原文博场所“赏牡丹”热
本报讯 第42届太原双塔牡丹文化盛会4月25日开幕。中新网以《明代牡丹绽放 助推太原文博场所“赏牡丹”热》为题,报道本届文化盛会依托永祚寺百年牡丹,通过文艺汇演、文化雅集、非遗展示、牡丹写生等系列活动,为民众呈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
报道介绍,根植于永祚寺大雄殿前的“紫霞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国唯一的明代牡丹,现存最古老的“寺院牡丹”。“紫霞仙”品种稀少,为单瓣型、早开晚收花种。春夏交接之际,有着400多历史的“紫霞仙”率先绽放,瓣大肥硕、花径如钵,成为太原一大胜景。活动期间,主办方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国风游园、牡丹写生、版画拓印、线上直播等形式多样文化体验活动。
同日,晋祠博物馆推出“晋韵牡丹阅见芳华”系列文化活动,在晋祠奉圣寺、浮屠院内,游客漫步禅院,在唐风古韵中赏牡丹芳姿,于“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意场景中定格牡丹映衬古建的诗意画面。牡丹园内,晋祠博物馆推出以舞蹈、合唱、旗袍秀等多彩形式为主的游园会活动。同时,汉服巡游队伍穿梭于园林之间,衣袂彩绣与牡丹芳华相映成趣,让传统服饰成为行走的文化符号。(李晓并)
-
陈益强:在多元人生中书写责任与担当
在时代的浪潮里,陈益强走出了一条独特而精彩的人生轨迹。从法治宣传前沿阵地的新闻工作者,到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律工作者,再到乡村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他以不同身份,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用执着与热爱诠释着对事业的坚守和对故土的深情。铁肩担道义、妙笔著华章:新闻战线上的法治追光者陈益强生于乡村、长于乡野,艰苦的成
-
太原理工大学代表团赴埃及进行交流访问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田晓瑛)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积极推进全球化网络与区域平台建设,7月12日至15日,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喜莹应邀率团赴埃及进行交流访问。 7月12日,代表团抵达埃及,拜访了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与公参卢春生举行工作会谈。任喜莹向卢春生详细介绍了太原理工大
-
精品“走出去”,名家“请进来”!深圳让世界听见中国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祁琦近两年,以舞剧《咏春》为代表的一批“深圳出品”文艺精品不仅在国内引发观演热潮,更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成功吸引20余国近千名艺术家来深献艺,彰显深圳作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文化魅力。从文艺精品“走出去”,到国际名家“请进来”,深圳正以双向
-
南昌新添一家非遗智慧农贸市场
在南昌青山湖区塘山镇南镇村,集购物、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商贸平台——青山谣南镇智慧农贸市场引入了餐饮、便民、特色、非遗等多元化业态,为周边群众带来购物新体验。走进青山谣南镇智慧农贸市场,目之所及尽是非遗与市场的巧妙结合,整个市场充满文化气息。目前市场内有六个非遗售卖点位,涉及15个品类。后续
-
千年侯官万里行 “侯官文化进奇台”系列活动在新疆启动
八闽首邑,文脉流芳。9日,“侯官文化进奇台”系列活动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启动。这是福州援疆“陆丝与海丝的对话”文化润疆品牌的重要实践,旨在加深奇台群众对福州、闽侯的了解,推动侯官文化在边疆绽放新彩。群众参观侯官文化专题展览。(福州援疆供图)近代以来,侯官这片土地涌现出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一批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