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尘埃里的余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苏晴李伟章节目录完整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22 12:34:14    

傍晚六点半,车间的卷帘门“哐当”一声落下时,李伟的手机刚好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跃着“妈”的名字,背景是去年秋收时拍的全家福——父亲蹲在玉米堆前,

两鬓的白霜比玉米须还显眼,母亲站在旁边,袖口卷得老高,露出晒得黝黑的小臂,

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放下的镰刀。他往车间外的公交站台走,按下接听键的瞬间,

刻意把嗓门提了提,压过远处菜市场的喧闹:“妈,刚下班呢。”“吃饭没?

”母亲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沙沙声,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你爸今天去地里摘了些豆角,

说你小时候最爱吃……”“吃了吃了,”李伟踢开脚边的一颗小石子,望着灰蒙蒙的天,

“厂里食堂管饭,今天有红烧肉。”挂了电话,他在公交站台的长椅上坐下,

从裤兜里摸出皱巴巴的烟盒。最后一根烟被他捏得变了形,

打火机“咔哒”响了三下才燃起一小簇火苗。烟雾缭绕中,他想起三个月前离开家的那天,

父亲往他行李箱里塞了一沓用手绢包着的钱,每张都是皱巴巴的零钱,母亲在一旁抹眼泪,

反复念叨:“在外面别省着,咱村就出了你这么一个大学生,可不能让人看不起。

”那时他还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吧,我肯定混出个人样来。”可现实是,

他揣着那张在村里能引来半条街羡慕的本科毕业证,在人才市场转了整整一个月,

最后只找到这家电子厂的工作。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从早到晚没停过,他负责给电路板焊锡,

一天下来,眼睛酸得像进了沙子,手指被烫出好几个燎泡。

同宿舍的老王是个干了十年的老工人,看他整天捧着专业书啃,总打趣:“小李,别费劲了,

咱这活儿,初中生都能干。”他嘴上不说,心里却像被针扎似的。高考那年,

他是全村的骄傲,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那天,父亲请了全村人吃饭,席间喝多了,

红着眼圈说:“我儿子以后是坐办公室的。”现在想来,那顿饭的菜香仿佛还在鼻尖萦绕,

可他却成了车间里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安全帽的“李师傅”。上个月发工资,

他寄了一半回家。母亲打电话来说,父亲拿着汇款单在村里转了三圈,

见人就说:“我儿子寄钱回来了,在大公司当干部呢。”他握着手机,听着母亲在那头笑,

喉咙里像堵了块棉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其实他哪是什么干部,

不过是上个月车间组长离职,领导看他识字、能看懂图纸,就让他临时顶上,

每个月多拿三百块钱补助。车间里的活儿并不轻松,手下的几个工人都是干了多年的老油条,

起初没人服他。有次赶工期,一个叫赵哥的工人故意把零件装反了,

导致整条生产线停了两个小时。他气急了,第一次在车间发了火,

把图纸拍在桌上:“你们要是觉得我不行,就明说!但别拿工作开玩笑!

”赵哥斜着眼看他:“大学生,脾气不小啊?你知道这活儿**了多少年吗?”那天晚上,

他一个人在车间待到凌晨,把所有零件重新检查了一遍。月光从高窗照进来,

落在冰冷的机器上,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在村里,父亲教他割麦子,说:“镰刀磨得再快,

也得顺着麦秆的方向割,不然白费力气。”后来他学着父亲的法子,不再硬较真。

赵哥家里孩子生病,他替他值了两个夜班;小张想考成人本科,

他把自己的复习资料全给了他。渐渐地,车间里的气氛缓和了,有人开始喊他“李头”,

虽然带着点玩笑的意思,却比之前的“大学生”听着踏实。周末不加班的时候,

他总爱往城郊的菜市场跑。那里有个卖菜的老太太,口音和他老家的人很像。每次买完菜,

他都要站在摊前多聊两句,

听老太太说“今天的茄子比昨天的新鲜”“孙子又考了全班第一”,心里就会暖和不少。

有次老太太问他:“小伙子,你老家哪儿的?”“河北的,”他说,“离这儿挺远。

”“不远不远,”老太太摆摆手,往他塑料袋里又塞了两个西红柿,“现在交通多方便,

想回就回了。”他笑了笑,没说话。回去的路要花两百块车费,要攒三天的工资;回去一趟,

父母肯定要杀只鸡、买条鱼,那些钱够他们半个月的生活费。他不敢回,也不能回。

昨天晚上,车间的机器坏了一台,他趴在底下修了三个小时。机油蹭了满脸,爬出来的时候,

正好撞见来巡查的厂长。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李,不错,挺能吃苦。

”他嘿嘿笑了两声,心里却没什么波澜。吃苦算什么呢?他想起父亲弯腰割麦子的背影,

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那些才是真正的苦,是刻在骨子里的、为了孩子能挺直腰杆的苦。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父亲发来的短信,就四个字:“注意身体。”他知道,

父亲不会用智能手机,这条短信肯定是托邻居家的孩子发的。公交来了,他掐灭烟头,

站起身。车窗外,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像撒了一地的星星。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烟盒,

决定从明天开始戒烟,省下的钱,说不定能给母亲买件新棉袄。车间的卷帘门再次升起时,

他会像往常一样,第一个走进来,戴上安全帽,对着图纸深吸一口气。

他或许永远成不了父母口中“坐办公室的干部”,但至少,他能让他们在村里提起儿子时,

腰杆挺得再直一点。至于想家这件事,就像车间里的机器声,平时听着吵,真停下来了,

反而会失眠。那就让它响着吧,响在心里,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

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九月的第一天,车间里的风扇还在嗡嗡转着,

李伟正蹲在流水线旁核对零件编号,就听见身后传来组长的声音:“李头,过来一下,

给你带个新人。”他站起身拍了拍工装裤上的灰,转身时愣了一下。

站在组长旁边的女生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头发利落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

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在满是油污和汗水味的车间里,

她像株突然冒出来的薄荷,清清爽爽的。“这是苏晴,刚从理工大毕业,学机械设计的,

以后就归你管了。”组长拍了拍李伟的肩膀,又对苏晴说,“小李是咱们车间的老人,

技术扎实,有啥不懂的尽管问。”苏晴点点头,伸出手:“李师傅好,以后请多指教。

”她的手很稳,掌心带着点薄茧,不像是娇生惯养的样子。李伟赶紧握了握她的手,

指尖触到那层茧子时,心里莫名一动:“叫我李伟就行,不用那么客气。”他原本以为,

一个女大学生来车间,多半是吃不了苦的,说不定干不了几天就会申请调走。毕竟机械这行,

连他这个从农村出来的糙汉子都觉得磨人——每天跟冰冷的机器、沉重的零件打交道,

手上的茧子褪了又长,油污更是洗都洗不干净。上大学时,他们班四十多个人,

女生只有七个,毕业后果真没几个干本行的。可苏晴却让他大跌眼镜。

第一天分配给她的任务是给精密轴承涂润滑油,这活儿看着简单,

实则讲究得很——油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会粘灰,少了会磨损,连老工人都得全神贯注。

李伟特意在旁边多待了会儿,想看着她出糗了好指点。没想到苏晴拿起轴承,

先用酒精棉擦得干干净净,再用镊子夹着浸了油的棉布,均匀地抹在滚珠上,动作不快,

但每个步骤都精准得像教科书。“你这手法,以前练过?”他忍不住问。苏晴抬了抬眼镜,

笑了笑:“家里是开农机维修铺的,从小就在车间里打转,跟这些铁家伙熟。

”接下来的日子,苏晴的厉害更是一点点显露出来。她能看懂全英文的设备说明书,

车间里那台进口镗床出了故障,厂家派来的技术员查了半天没找到问题,

她蹲在机器旁看了两小时,指着一个不起眼的传感器说:“可能是这里接触不良,受潮了。

”拆开一看,果然是传感器进了水汽。有次赶制一批出口的零件,

要求公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几个老师傅轮番上阵都差了点意思。

苏晴拿着量具反复测量,

最后在图纸上画了个小小的修正符号:“把刀具的角度调大0.5度试试。

”李伟半信半疑地照做,车出来的零件一测,刚好卡在公差范围内。“你怎么想到的?

”他拿着零件,语气里满是佩服。“之前在学校做过类似的实验,”苏晴翻开笔记本,

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参数和公式,“不同材料的延展性不一样,高速切削时角度偏差一点,

误差就会被放大。”她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是我总结的修正表,针对不同材质的。

”李伟看着那页字迹工整的笔记,突然觉得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在系统的理论面前,

就像没穿铠甲的士兵。他开始主动找苏晴讨论问题,从设备原理到加工工艺,

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忘了时间,直到车间的灯都灭了,才发现窗外已经黑透。

情愫是在一次加班到深夜时悄悄冒头的。那天为了赶订单,整个车间连轴转了三十多个小时,

凌晨三点多,最后一批零件终于验收合格,大家累得瘫在地上。苏晴从包里掏出两盒牛奶,

递给他一盒:“热过的,暖暖身子。”牛奶的温度透过纸盒传到手心,

李伟看着她眼下淡淡的青黑,突然说:“下次别这么拼,女孩子熬不住。

”苏晴咬着吸管笑了:“你不也一样?再说了,干活哪分男女。”她顿了顿,抬头看他,

“不过,谢谢你刚才替我扛了赵哥的错。”他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下午赵哥装错了模具,

导致一批零件报废,他怕苏晴刚来受委屈,就说是自己没检查到位。原来她都看在眼里。

那晚之后,他们之间的气氛就变了。他会特意在她的工具箱里多放一块干净的抹布,

她会在他研究图纸时,默默泡一杯热茶放在旁边。有次他手指被零件划破,

苏晴掏出创可贴给他包扎,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伤口,两人都像被电到似的缩回手,

脸颊都有点发烫。车间里的老伙计看出了端倪,赵哥总爱打趣:“李头,

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李伟每次都红着脸摆手,

却偷偷在苏晴的笔记本里夹过一片晒干的银杏叶——那是他周末去公园捡的,觉得颜色好看。

他们的爱情,没有太多浪漫的桥段,大多发生在车间的角落里、机床的轰鸣声中。

他教她怎么凭手感判断零件的精度,

她教他用电脑软件模拟加工流程;他会在她搬不动重型零件时,不动声色地接手,

她会在他对着复杂图纸皱眉时,递上一张写满思路的便签。三年里,

车间的机器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也从最初的愣头青,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骨干。

公司成立分公司时,苏晴因为技术过硬,被提拔为技术总监,

负责新产品的研发;而李伟因为懂技术、善管理,成了分公司的管事,主管生产调度。

升职那天,他们在曾经加班到深夜的车间里待了很久。苏晴看着墙上“安全生产”的标语,

突然说:“还记得我刚来那天,你教我怎么区分螺丝的型号吗?”李伟笑了:“记得,

你当时记笔记的样子,像个小学生。”“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师傅挺靠谱的。

”苏晴转过身,眼里闪着光,“李伟,我们结婚吧。”他愣了几秒,然后用力点头,

声音都有些发颤:“好。”婚礼办得很简单,请的大多是车间里的老同事和分公司的员工。

赵哥喝多了,搂着李伟的肩膀说:“想当年我还不服你这个大学生,现在服了,不光技术好,

还把咱们车间最厉害的姑娘娶走了,有本事!”苏晴穿着婚纱站在他身边,脸上带着笑,

手里却还攥着一枚小小的轴承——那是他们第一次合作加工的零件,她一直留着。

敬酒的时候,苏晴凑到他耳边说:“以后分公司的生产和技术,可得好好配合。

”李伟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熨帖而安稳:“放心,咱们俩,肯定比最精密的机器还默契。

”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

像极了车间里那束总能准时照在流水线上的光——温暖,明亮,

带着把日子一点点打磨得更精致的力量。新婚那天的红绸还没来得及拆下,

门框上的“囍”字在晨光里泛着暖红。李伟送父母到楼下时,

母亲还在絮絮叨叨地往他手里塞红鸡蛋:“城里不比家里,早饭要吃热乎的,

晴晴是个好姑娘,你可得好好待人家。”父亲站在一旁,手里攥着烟盒却没抽,

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过日子,别惦记家里。”那双手布满老茧,

虎口处还有年轻时割麦子留下的疤,拍在他背上,力道比往常重了些。送他们上长途汽车时,

母亲扒着车窗挥了半天手,直到车拐过街角才坐下。李伟站在原地,看着车影消失在路尽头,

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又空落落的。苏晴走过来,挽住他的胳膊:“过两个月放假,

咱们回趟家看看。”他点头,转身时,阳光正好落在苏晴的发梢上,

新婚的喜悦像刚熬好的蜜,浓稠得化不开。可第二天中午,那个陌生的电话打来时,

所有的甜都瞬间冻结成了冰。“你是**的儿子吧?赶紧来市一院,

你爸妈出车祸了……”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刺得人眼睛发酸。交警在一旁低声解释,

长途车避让横穿马路的电动车时急刹,后排的乘客没坐稳,他父亲为了护着母亲,

硬生生用后背挡住了倒下来的行李架,钢架砸在脊椎上,当场就没了气息。母亲躺在病床上,

脸色惨白如纸,腿上盖着白布,医生说腰椎神经受损,以后怕是站不起来了。

她醒过来第一眼看到李伟,眼泪就汹涌而出,

抓着他的手反复说:“是你爸……是你爸把我推开的……他最后还说,

让我好好活着……”李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喉咙像被水泥糊住了。他走到太平间,

尘埃里的余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苏晴李伟章节目录完整版 试读结束

相关文章
  1. 谢宝音李砚全本章节在线阅读大结局

    很喜欢舔狗炮灰觉醒后,虐文男主成了我的裙下臣这部小说, 谢宝音李砚实力演技派,情节很吸引人,环环相扣,小说精彩节选【当然,因为你是女配,你当然只有被抛弃的命,你当然只有被笑话的

    100 2025-09-22 14:55:50

  2. 《开局剩29天,靠捡漏续命》周四海赵雅大结局精彩试读

    我转过身,迎上秦老先生那灼热的目光。五十万,这个数字在我脑海中盘旋,足以让我瞬间摆脱所有困境。但我眼角的余光,清晰地看到了他头顶的数据。【当前情绪:极度渴望(85%),焦虑(40%)】【

    100 2025-09-22 14:45:05

  3. 青春小说《陈屿苏晴林晚》主角一条消息,我送亲哥净身出户全文精彩内容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早,我顶着两个黑眼圈下了楼。陈屿已经西装革履地坐在餐桌旁了,正慢条斯理地喝着粥,仿佛昨晚那个酒气熏天、鬼鬼祟祟的人不是他。苏晴正挺着肚子,把一碟煎好的鸡蛋端到他

    100 2025-09-22 13:43:18

  4. 《温然沈亦舟》小说兔子小姐min最新章节阅读 温然沈亦舟小说全文在线阅读

    凌晨三点。市一院急诊室。消毒水味跟血腥味混杂。温然刚把一位心梗老爷子送进ICU。额头上的汗还没来得及擦,护士长李姐拽着她往抢救室跑。“小温快!刑警队送过来的,重伤嫌疑人,

    100 2025-09-22 13:16:08

  5. 套路我?你还得再练练啊第4章在线阅读

    黎占。赫赫有名,青年才俊。虽然才二十五岁,却组织执行过无数重要行动。国内的公-安系统,但凡有些资历的,谁没听过他的大名?他能力太过出众,上面将他从刑警队抽调出来,成立了这个负

    100 2025-09-22 13: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