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习言道 | 两会后赴地方,习近平谈到这个“融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16:08:00    

中新网3月19日电 题:两会后赴地方,习近平谈到这个“融合”

“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

3月17日,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到文旅融合的话题。

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

他在同当地乡亲们交流时指出,“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无独有偶,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苗寨化屋村考察时,也曾称赞“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并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相隔4年的两次考察,传递着总书记对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重视与思考。

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就在《之江新语》一篇题为《“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的文章中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布置一个题目:“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而璀璨的文明,不仅辉映着过去,还照耀着当下与未来。

对于文化与经济如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入的思考。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024年在福建、安徽、湖北等地考察时,总书记围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从“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到“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诸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当前,一个文化IP带火一座城,一个文旅产品撬动城市消费新场景的现象屡见不鲜。拿贵州举例,2024年,“村超”“村BA”全网累计流量高达1450亿,当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30亿元。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正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注入新的内涵。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相关文章
  1. 逃跑了!事发无锡八佰伴中心

    当打工人还在工位上 勤勤恳恳的摸鱼 无锡八佰伴中心 一只正在上班的猫 竟然公然翘班 上演职场大逃亡 只见它一个助跑起跳 精准降落在玻璃架子上 下一秒直接 消失无踪 这是咋回事呢? 原来 从8月10日起 60多只喵星人 空降锡山八佰伴 江苏首展『超能猫空间』 在商场1楼-A中庭开

    0 2025-08-14 22:35:00

  2. 200名中小学生参与!遵义市图书馆很热闹

    这个暑假,不少中小学生在遵义市图书馆里“玩”,他们参加的是“悦享假期·书香为伴”2025年避暑季阅读体验活动。近日,以文化浸润心灵,助力中小学生在假期实现知识积累与精神成长的活动,在一片称赞声中圆满结束。据了解,此次活动为期4天,有近200名中小学生参与。记者了解到,每日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深受青少

    0 2025-08-12 20:00:00

  3. 陈益强:在多元人生中书写责任与担当

    在时代的浪潮里,陈益强走出了一条独特而精彩的人生轨迹。从法治宣传前沿阵地的新闻工作者,到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律工作者,再到乡村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他以不同身份,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用执着与热爱诠释着对事业的坚守和对故土的深情。铁肩担道义、妙笔著华章:新闻战线上的法治追光者陈益强生于乡村、长于乡野,艰苦的成

    0 2025-07-28 16:32:00

  4. 因潜水捞鱼被困水下溶洞5天5夜,男子发声:获救前分不清白天黑夜,靠喝水维生

    近日,湘西永顺县王先生因潜水捞鱼被困水下溶洞五天五夜,经多方援助后奇迹生还。7月24日下午,他刚露出河面,就激动地握着拳头,挥舞手臂,岸上传来一阵欢呼。据潇湘晨报,王先生于7月20日凌晨3时许失联,其下水时携带氧气瓶,此后当地县城警方、救援队持续搜寻,并联系了广西百色特警协助搜救。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

    0 2025-07-28 11:15:00

  5. 精品“走出去”,名家“请进来”!深圳让世界听见中国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祁琦近两年,以舞剧《咏春》为代表的一批“深圳出品”文艺精品不仅在国内引发观演热潮,更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成功吸引20余国近千名艺术家来深献艺,彰显深圳作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文化魅力。从文艺精品“走出去”,到国际名家“请进来”,深圳正以双向

    0 2025-07-16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