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当时!四川泸州龙马潭区机械化播种一周能干完人工一个月的活儿
陈星宇 封面新闻记者 李华刚 摄影报道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3月31日,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街道雨珠岩村的田间地头,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三台农用机械正在广袤的田野上展开一场高效的春耕“奋进曲”。

播种机将高粱种子按照设定好的行窝间距播种到施肥后的土壤中。
在春耕现场,这里是经过“宜机化”改造的300余亩集中连片的土地,只见三台功能各异的农用机械呈一列纵队,正在开展高粱播种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管理人员成六超介绍,第一台撒肥机通过关键部件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能将肥料均匀撒在田地里;紧随其后的旋耕机则翻转土壤将肥料埋进土壤下层;最后一台播种机可将高粱种子按照设定好的行窝间距播种到施肥后的土壤中,并完成覆土。整个高粱种植的施肥、旋耕、播种流程在三台农用机械的同步作业下一气呵成。
“新技术让300余亩地的播种仅需两三人一周完成,效率提升显著。”成六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撒肥机日作业量达300亩、旋耕机日耕100亩左右、播种机日播50-60亩,一周内可完成全部作业。若采用30名人工,同样的工作量可能需要耗时一个月。

三台功能各异的农用机械呈一列纵队,开展高粱播种作业。
除了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耕种效率,“宜机化”改造后的土地还适宜机械化夏管与秋收。在良种、良法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良田、良机,实现了“四良融合”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这是全区首次在高粱种植上实现成套机械化。”龙马潭区农技站站长肖开勇介绍,“四良融合”模式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降低了劳动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户收入,有效提升了农作物单产水平。
据了解,依托泸州白酒发展优势,龙马潭区2025年种植高粱面积共计3.6万亩,其中规模化经营主体在土地“宜机化”改造的基础上,已全部实现了成套机械化的使用。下一步,龙马潭区“宜机化”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将持续推进,通过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推动稳粮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
陕西榆林:科技创新 赋能能源产业向“新”而行
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当下,探索开发绿色能源势在必行。在陕西榆林,陕北低渗薄砂岩气藏开发曾长期面临重重困境,低渗-致密天然气开采难度大、单井产量小成为摆在绿色低碳能源开采面前的一道坎。为破解这一难题,十余年来,长庆油田长北作业分公司的科研人员历经磨砺,通过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陕北低渗薄砂岩气藏双分
-
挖掘“独特印记”为文旅引流
“停靠在八楼的2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因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乌鲁木齐市的“八楼”公交站和2路公交线路广为人知,其中“八楼”是指曾为乌鲁木齐最高建筑的新疆昆仑宾馆;而“2路汽车”则在2011年因线路优化被取消。近日,这条公交线以“2路印记·城市畅游专线”形式回归,运营车辆为新
-
“五一”我在岗|300余名建设者昼夜奋战 保障湖北三大重点项目提质提速
通讯员 叶磊 陈红 金顺子记者 钱雅雯"五一"期间,中建七局西南公司湖北分公司三大重点项目持续施工,超300名建设者坚守岗位,确保工程进度。在江夏区中百现代工业园二期项目现场,6.46万平方米的重钢结构厂房施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目前项目一层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二层正在进行管道安装作业,预计5月中旬竣
-
“同一个盆泡面、洗脸、掏牛粪?刷干净了,一样是好盆!”
“能把平凡的工作干出彩让自己的职业更有自信、有活力这才叫‘体面’”日前新当选的全国先进工作者李萌在接受采访时道出心声干起环卫工作后附近居民常称她是“大粪妞”起初,她并不理解不过,怀揣对工作的热爱坚守“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她表示“现在大家这么叫我,我很开心”1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我不怕吃
-
五一不停工!长沙西站建设者全力冲刺“超级枢纽”
华声在线5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邹伟瑜 通讯员 余桃)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长沙西站建设工地上,300余名建设者放弃休假,奋战施工一线,用汗水与匠心加速推进这一重点工程建设。 高空中,作业车好似展翅的银鹰悬于云端,建设者们头戴安全帽,手持焊枪专注作业。四溅的火花与初升的朝阳相互映衬,为呈现“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