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发展雷竹笋!一名雷竹大户的“增收账”
眼下,正是雷竹产出的时节,在春雨的滋润下,一根根专属春天的美味破土而出,给乡村增添了一抹生机。
4月1日清晨,射洪市明星镇龙胆村的雷竹种植基地新竹遍地,尽管薄雾笼罩、春雨淅沥,但竹林里已是一片忙碌。返乡创业带头人、基地种植合伙人郭清华戴着草帽和务工村民,手持特制竹笋铲,在竹林间快速穿梭。“削蔸要稳准狠,不能伤到竹鞭。我们这里的村民采笋一个比一个专业。”说话间,他手腕一抖,一根嫩白的雷竹笋完整地从土中剥离。

务工村民采收雷竹笋。
“龙胆村地处丘陵,坡多、坡陡,非常适合雷竹生长。经考察,2014年,在返乡创业人林凤军的发起下,我们一起成立了射洪市龙凤之乡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当时遂宁首家专业种植雷竹的合作社。”郭清华介绍道,雷笋滋味鲜美,因其早春打雷时破土而出得名,基地种植的雷竹品种引种自浙江“细叶乌头雷竹”,被誉为“江南第一笋”,是春笋市场中率先亮相的笋种之一,具有出笋早、出笋期长、产量高等特点,“创业初期,受本地土壤、气候等影响,其育苗、栽种、成林过程坎坷不断。但是我们并未放弃,最终在2018年,培育的50亩竹林成林了,并开始实现产出。”

翻开郭清华的记账本,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着他和合伙人的雷竹产业发展轨迹:2022年种植70亩,2023年扩种至80亩,2024年扩种至100亩......“现在正是出笋高峰期,每天能收超1000公斤笋。”郭清华指向一根根刚出土就立即被运送出基地的雷竹笋说,“雷竹笋被按粗细分成三级,其中,粗壮的一等品大笋会被单独装箱。能卖到16元一公斤,是二等品小笋价格的4倍多。”
“每亩净利润能达到2000元。”他指着计算器上的数字解释到,每亩产量按1000公斤算,均价每公斤6元,毛收入6000元。行情好的时候,特级笋价格高,亩收益还能再涨两成。
账本最后一页记录到:长期雇工30余人;除草、施肥、挖笋等劳务用工高峰期达60余人,人均日工资100元;带动村集体发展50亩雷竹产业;先后给当地农户带去近40万元土地流转金收入。正在分拣雷竹笋的务工村民刘桃桃表示:“在这干活比外出打工强,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

找对路子,才能打造“当家产业”。龙胆村地处丘陵,既不沿边,也不靠江,坡多、沟狭、地散。“看着林凤军、郭清华结合如此地理环境发展的雷竹产业效益依然很好,村集体也紧跟脚步发展种植了50亩雷竹,已实现产出。”龙胆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周对龙胆村“靠山吃山”发展雷竹笋,“破”出致富路的现实选择深有体会。据统计,目前明星镇有2个村集体组织和1个家庭农场及部分群众从事雷竹种植,种植面积达240亩,年产量达25万公斤,雷竹笋广销川渝各地。
傍晚时分,又一批雷竹笋装车发运。郭清华站在基地盘点着当天的收获:发出鲜笋1500公斤;接到3个厦门、北京等区域客户的微信订单......
春风吹拂,竹林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和合伙人算着一笔更大的增收账。
(全媒体记者 何飞)
-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副镇长宋越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副镇长宋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来源:清风宽城编辑:李志刚吉 林 省 媒体求助维权热线 请联系 李 主 任: 130 1938 8122 (微信同号)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 9
-
商丘市睢阳区:小蒜薹抽出助农增收“绿金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讯员 王凯5月6日,在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万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蒜田里,蒜农们手持锋利的专用刀具,手法娴熟地采摘着一条条鲜嫩的蒜薹,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万匠农业是一家集规模化种植、高品质农产品回收及初加工的产业链企业,目前自营种植800亩
-
礼赞劳动美 江南正青春|稻草落地成景,艺术与乡村实现双向奔赴
艺术因创作者而生动,乡村因艺术而鲜活。“五一”小长假期间,位于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的潮间带艺术村成为热门打卡地。正在举办的“自然·艺术·共生”潮间带艺术村首届公共艺术展,用20件造型各异的稻草装置作品为静谧的村落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前来度假的文艺爱好者及外地游客奉上一场“生态+美学”的视觉盛宴。
-
核电新突破!大亚湾核电基地上网电量突破一万亿千瓦时
截至今天,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突破一万亿千瓦时,成为我国首个达到万亿千瓦时的核电基地。据测算,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的一万亿千瓦时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8.2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225万公顷。累计上网的电量中,输送香港的超3200亿千瓦时,占香港总用
-
华表奖选择山东,背后有深意
今天,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对优秀电影创作进行总结与嘉奖。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电影最高荣誉奖的华表奖首度“出京”。山东,这片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厚土,何以成为华表奖的“新坐标”?答案不仅藏在世界“电影之都”的碧海银沙中,更书写于山东影视产业从“电影基因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