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焦虑时,厨房成为我最后的堡垒
周末只要没事,我就会把自己关进厨房。
清洗、切配、开火、倒油、下锅,“滋——”的一声,菜油相遇的那一刻,它们就像仇敌一样奋力拼搏,进行着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战争。铲勺快速翻动,好似调和了双方矛盾,菜油各退一步,色香味逐渐交织,一道美食就此诞生。
做饭,大概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最好例证。喜欢做饭的人,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不喜欢做饭的人,实在难以理解“做饭两小时,吃饭五分钟”的投入产出比。对我来说,做饭是内耗焦虑时,最简单的精神疗愈。
从买菜开始,就进入了只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看着脆嫩的蔬菜,新鲜的肉类,活蹦乱跳的鱼虾,我就在心里默默盘算,每一种搭配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买完菜后,准备食材也要认真规划。比如简单的土豆,如果炖鸡就要切成块,做干锅就要切成薄片,醋溜就要切成丝。每一片菜叶,每一块肉丁,都要精心处理,才能进入下一道程序。原来杂乱的食材全部收拾好,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后,又一次排兵布阵开始了。先炒哪盘,后炖哪锅,合理安排烹饪顺序,才能确保所有菜品热气腾腾地上桌。
这段完整专注的时间,让我把所有的烦恼抛诸脑后,不用理会手机上的信息,不用焦虑明天的工作,内心无数的念头都安静了,机械重复的案板工作无脑且解压。
以前我也不会做饭,炒青菜时往锅里扔完青菜就跑,生怕噼里啪啦的油溅到身上,炒西红柿鸡蛋时,往炒好的西红柿块里倒蛋液,炒出一锅黏黏糊糊没有成形的鸡蛋碎。大概是工作了之后,发现外面的饭菜大多重口,吃完总觉得口渴难耐。偶尔吃到特别的,也想自己在家复刻,网上搜了菜谱后,就更加跃跃欲试。
做着做着,发现还是自己做的饭菜更可口。闲来无事看菜谱也成了习惯,周末就成了把收藏付诸实践的最好时间。在焦虑横行的生活中,做饭是一件可以完整掌控的小事。所以,做饭的时候我喜欢关上厨房的玻璃门,不让任何人来帮忙或者打扰,心情好时还会放上蓝牙小音箱,听会音乐或者播客,专注又放松。
做饭是一种很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的活动。当个体全然投入到自己正在从事的任务时,就会产生一种极度专注的高峰体验,这也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愉悦状态。
踏实的行动,对抗着脑海中的虚无,和刷视频、看短剧等消遣不同,手和脑的配合容易让注意力回到现实。这种体验在疫情期间达到了极致。3年前,有一次非常不凑巧,需要居家隔离。匆忙联系小区门口的菜店,随机送了两兜菜后,大门就被贴了封条。
偏偏我是一个十分注重菜品搭配的人,三个人吃饭,也必定要一个以解馋为主的硬菜,一个用来炫饭的下饭菜,一个解腻的青菜,一碗滋养的汤。为了满足这些条件,先解决新鲜蔬菜的问题,按照网上搜索的保存方法,把送来的青菜先分成小捆,用厨房纸裹起来,再用保鲜膜密封好放进冰箱。为了顿顿有肉,冰箱底层常年不见天日的冻肉冻鸡冻鸭也被翻了出来,先熬汤,再捞出来做酱烧鸭子、红烧肉块、黄焖鸡……
送来的几个大萝卜,也被开发出了不少吃法。煎几个鸡蛋,再加上开水,放入擦得细细的萝卜丝,煮一会汤就变得浓白,加上几颗枸杞,喝起来美味又健康。白萝卜丝炒胡萝卜丝,搭配起来养眼又爽口。实在没东西配菜了,加上黄豆酱,白萝卜吃起来也口感赛肉。还有雪碧泡的腌萝卜,也成了小朋友的最爱。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曾担任过美国能源部长的朱棣文说过,动手做饭跟做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开冰箱,拿仅有的材料下厨,能做出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变、求好。
虽然我还没达到这个境界,但是我真切感受到了做饭的乐趣。干了几年文字工作,千篇一律的格式和精心雕琢的表达,总是让人觉得无聊。与之相比,厨房里没有固定公式,厨具和食材有不同的排列组合,清淡或者重口,都可以根据心情自由发挥。
厨房里容错率也很高。做几盘菜没有定数,不像KPI(关键绩效指标)一样要求直接可控。放盐加糖的结果立竿见影,调味效果反馈速度比日常复盘快好几倍。毁掉一盘菜代价也很低,几乎不超过百元,试错成本接近于零。
只要不是炸了厨房,几乎没有什么后果,最坏的结果就是既没有卖相又不好吃。难怪网上有种说法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厨房是最后确定性的堡垒。
和阳春白雪的爱好不同,做饭也没有高贵的门槛。既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工具,也不需要专门的场地,更不需要专业老师指导,只要你想,走进厨房就可以加入。就像《美食总动员》(港台译名《料理鼠王》)里说的,Anyone can cook(人人都能烹饪)。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想要暂时躲避都市生活中的狂风暴雨,不妨认真考虑一下“努力加餐饭”。
(作者为华中地区事业单位人员)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九朵
责编 温翠玲
-
特朗普政府打击“生育旅游” 警告孕妇签证可能遭拒
当地时间4月25日,美国国务院通过其领事事务局,向试图以“生育旅游”为目的持旅游签证入境美国的外国人发出警告。美国务院强调,此类行为违反了美国移民法,是“不可接受的”,领事官员正在积极识别并拒绝与此类行为相关的签证申请。此外,美国务院警告称,利用移民制度进行生育旅游的个人可能会面临严重的长期后果,以
-
内耗焦虑时,厨房成为我最后的堡垒
周末只要没事,我就会把自己关进厨房。清洗、切配、开火、倒油、下锅,“滋——”的一声,菜油相遇的那一刻,它们就像仇敌一样奋力拼搏,进行着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战争。铲勺快速翻动,好似调和了双方矛盾,菜油各退一步,色香味逐渐交织,一道美食就此诞生。做饭,大概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最好例证。喜欢做饭的人,
-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669万人才扎根成都
数据再度刷新!成都的人才总量已攀升至669万,居全国第四位。各项指标中,年轻人的人口增长让人惊叹,仅2024年就有超过50万青年人才涌入成都。近三年来,成都吸引156万多名青年人才汇聚,更是6年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八方英才源源不断而来,人才对城市发
-
胃不好,这几种茶一定要少喝
在繁杂的社会万象中,觅一处宁静之地,烹煮一壶淡雅的茶汤,悠然自得地品味其中韵味,这无疑是人生中的一种独特而珍贵的幸福体验。茶,不只是日常生活中的饮品,更是精神世界的滋补良药。它以沉静的力量,悄然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间,巧妙地调和了快节奏的生活步调,为疲倦的灵魂提供了一处短暂却深刻的栖息之地。在茶的世
-
中医门诊故事|对号入座!3种失眠体质,怎么调理?
有一天,推门进来一位帅气的中年男子,一看就是职场精英,只是脸上带着疲惫。他告诉我已经好久睡不着觉了。诊脉时,我发现他的肝脉硬成一条条索状,就随口问了一句:“你活得很辛苦吧?”那个患者当场潸然泪下。越是精英,越是在外表现出无所畏惧,越不能在人前呈现软弱的一面,他的许多负能量,焦虑往往就从无形的神气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