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北京民歌的N种打开方式,“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北京站阅读推广活动收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9:43:00    

春日的通州运河畔,81岁的常富尧与74岁的张国宝站在暖阳下,深吸一口气,带领研读团的成员们唱起了《通州运河号子》。二老布满皱纹的双手随着节奏摆动,俯仰之间依稀可见当年运河船工拉纤领号的矫健身姿。"到啰——"一声悠长的吆喝回响在天空,研读团成员仿佛跟着老人的歌声回到了百年前千帆竞发、热闹繁忙的运河码头。

研读团的成员们唱起《通州运河号子》。

这是4月11日播出的"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北京站研读行纪录片当中的动人一幕。作为由五省图书馆联手打造的文化盛宴,"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北京站阅读推广活动日前圆满收官。而以“可读可听可视可参与”的方式让沉睡的民歌"活"过来,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民歌之旅”依旧还在路上。

创新多元举措,见证别样传承行动

北京民歌阅读推广活动打破了传统阅读推广仅仅依赖纸本文字的单一模式,首创 “赏读会+研读行+专题目录” 三位一体的架构,连接起感性与理性、历史与现代、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赏读会以沉浸式展演为核心,让民歌从沉睡的文献中一跃而出,成为萦绕在观众耳边的动人旋律。

周彬现场阐释《探清水河》。

在 “民歌赏读会” 现场,耄耋之年的常富尧与古稀之年的张国宝深情演绎《通州运河号子》,那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嗓音,配合着富有节奏的手势,瞬间将台下 500 多位观众带回了百年前运河码头繁忙的劳作场景。与此同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周彬对《探清水河》的细腻诠释,也让老北京的爱情故事随着悠扬民歌声徐徐展开,历史的回响在会场中久久不散。

现场观众听得很投入。

研读行则通过走访考察,带领读者实地探寻民歌文化的根系。在顺义吴家营,“万一善老会” 的140余位成员,从 5 岁的孩童到 99 岁的老者,组成了一支活态传承队伍。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小车会、高跷、吵子会等非遗形式,守护着具有 300 余年历史的走会民俗,让古老的传统表演形式代代延续,薪火相传。

陈树林(左)展示他的手稿。

而在陈树林的书桌上,上世纪 80 年代采风的磁带、手稿则见证了他为北京方言民歌传承所付出的心血。75岁的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将磁带中的民歌转译成词曲文本,注释校正,编辑出版,让老北京 “粥茶歌” 的市井烟火气得以留存和传播。

专题目录则是以此次主题阅读推广活动为契机,对图书馆的纸本、磁带、光盘、数字等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全面的梳理,形成一个馆藏北京民歌专题目录。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活动持续展开,图书馆将对相关文献做进一步的发现、搜集、整理和补藏,为民歌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提供更为丰富的学术支撑和资源保障。

融合多重元素,展现文化包容魅力

活动中,民歌的多样性、延伸性和融合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者们惊喜地发现,同一首《茉莉花》,在江苏是婉约柔美的水乡风情,在河南则带着中原大地的浑厚质朴,在东北扑面而来的是黑土地的热情与豪爽,而在北京版本中又融入了京城特有的俏皮与洒脱。

北京市八一学校金帆合唱团演绎《水牛儿》。

北京市八一学校金帆合唱团对《水牛儿》的演绎别具匠心,一声部充满现代感的 “当当” 声,巧妙地将儿歌里的胡同童趣与二环车流的现代节奏相融合,让人耳目一新。与此同时,人们还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到 “水牛儿” 就是蜗牛、“犄角” 就是触角等濒临消失的词汇,让古老的文化知识在作曲家新颖的改编与创新中得以传承。

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外国友人跟着导读人陈树林学唱《好热的天》,用洋腔磕绊着念出 “好热的天儿啊,挂竹帘儿啊” 时,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那一刻有了生动呈现。那些原本写在文献里的 “族群互动性”,在会场化作欢腾的掌声与惊叹,充分展现了这次北京民歌阅读推广活动海纳百川的包容魅力。

聆听鲜活音符,感受文化生命律动

鲜活的民歌生命,不再是纸面上冰冷沉静的歌词与曲谱,而是现场演唱中,富有韵味的声音和独特腔调所传递出的炽热情感力量。参与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从中读到了老北京的市井烟火,风俗调、叫卖调背后,街头巷尾的热闹场景在悠扬或高亢的歌声中徐徐铺展,往昔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水牛儿》则以孩子纯真视角,将难得吃顿好的质朴纯真、与蜗牛为友并分享美食的善良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运河到草原,从渤海湾到太行山,只要还有人用乡音喊一声“到啰——”,文化的江河便永远奔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4月起,“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还将继续“别样阅读”、民歌寻根,读者们将会在天津码头寻找搬运工后代传唱的《画扇面》,赴河北井陉太行深处,与拉花戏传承人踩着高跷对唱《打酸枣》,在山西左权跟着羊倌学唱《开花调》,到内蒙古草原体验那达慕大会的长调等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

相关文章
  1. 甘肃庆城:打造文旅康养“金名片”

    央广网庆阳4月15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见习记者寇刚 实习记者马悦)凤凰谷谷地,马莲河岸边,凤凰谷温泉康养度假村的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室内外装修……这座以“岐黄药浴”为特色、将中医药文化与地热资源深度融合的度假综合体,将于今年8月试运营,成为甘肃省庆城县“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重要名片。凤凰谷温泉康

    0 2025-04-15 09:36:00

  2. 山东潍坊: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文化中国行】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山东潍坊市文旅局、潍坊市博物馆以“潍坊象”化石为创意来源,设计研发的“潍坊象”毛绒玩偶等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热捧,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礼物。潍坊象化石出土于1979年潍县望留公社(今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武家村,它是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猛犸

    0 2025-04-15 05:47:00

  3. 直击现场!西城区全力以赴筑牢防风屏障

    来源:【北京西城】4月10日,北京发布近十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受大风天气影响,西城区部分地区发生树木倒伏、折杈现象,导致周边机动车受损。得知情况后属地街道、相关部门立刻前往现场排查隐患,清理倒伏树木,织密极端天气下的“安全网”。本文来自【北京西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

    0 2025-04-14 22:09:00

  4. 南北非遗荟萃京城,景山上演非遗文化盛宴

    4月14日,北京景山公园观德殿内古韵悠扬。作为景山公园牡丹文化节的重磅活动,“南北一线牵·非遗共芳华”南平非遗展及非遗展演体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景山公园管理处和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以“静态展陈+活态传承”的创新形式,为广大市民游客呈现一场南北文化交融的非遗盛宴。开幕式上,观德

    0 2025-04-14 20:55:00

  5. 灞桥区席王中心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主题活动

    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 通讯员 丰慧敏)千年诗韵今犹在,万古诗心映月明 。为充分发挥中华诗词文化在学生中的浸润、辐射作用,增强学生对国学文化、中华经典诗词的热爱。 2025年4月9日,西安市灞桥区席王中心小学在学校多功能厅举行了中华经典诵写讲诗词大赛活动。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成语填空”“

    0 2025-04-14 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