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开“博物馆处方”疗愈心理困境
西班牙《机密报》4月20日文章,原题:有些医生建议去博物馆,以摆脱孤独、抑郁和道德低落 不信神的我们,总会寻找属于自己的“世俗神灵”与心灵栖息地,以逃避腐败之人的权谋算计及他们粗鄙无礼的言语,并试图远离那些在灾祸面前始终不敢露面的懦夫。

游客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2018年,加拿大法语区医疗协会的医生们开始为病人开具“参观蒙特利尔美术馆”的处方,作为药物治疗之外的一项辅助措施。这些患者大多患有厌食症、贪食症等进食障碍,自闭症、乳腺癌、心律不齐、癫痫、感官障碍、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焦虑症或高血压等,也包括一些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正如该医疗项目官网所写: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项目,患者们免费走进像博物馆这样安全而温暖的空间,可以暂时从病痛的阴影中抽离,享受片刻轻松,并重拾与亲人的联系。
“在莫奈与毕沙罗的画作间漫步,能有效缓解病痛。”这一辅疗手段并未止步于一时的趣闻,其影响力逐步扩大,被美国、英国及瑞士相继采纳。医生由此衍生出为患者们开“植物园漫步”的处方。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研究,也证实这一疗法的可行性。
2019年,世卫组织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超过3000项研究显示,艺术在疾病预防、监控与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报告还特别强调:“如果这些支撑艺术医疗作用的证据能够取得广泛认可,如果能在个人、地区乃至国家层面推动艺术参与,如果可以取得跨部门合作的积极支持,那么艺术所带来的健康效应将被进一步放大。”
艺术的确是一剂温柔而深远的疗方。这让我想起那段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都备受煎熬的人生低谷。那时候,每当我结束一天身心俱疲的工作,我常常会去普拉多博物馆的展厅里漫步,那里成了我逃离现实、放松心情的避风港,也成为我对抗马德里酷暑、躲避40度高温的优雅方式。我并不熟悉那些画作,特别是19世纪的作品。但我常常站在那些画作前,细细地阅读画作旁的注解,沉浸在那些记录着历史名人的小牌子中。我还记得,我有时候会对朋友笑称:“这就像是在理发店翻看杂志,只不过这个版本来自19世纪。”它如此轻松,治愈且令人心安。(作者帕拉·科洛托,罗润译)
-
驻马店正骨医院召开2025 年年中工作会议
驻报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王静7 月15日,驻马店正骨医院 2025 年年中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全院干部职工齐聚一堂,总结上半年的耕耘与收获,以 “向前望” 擘画下半年的目标与路径。会议伊始,该院院长吴鹏全面总结了医院上半年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精准指出了医保政策调整、
-
辽宁省博物馆:经典文物承载历史 数字展览带来新体验
进入暑假之后,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都迎来了客流高峰。在辽宁省博物馆,最近工作日的平均客流量近1.5万人次。这个暑假来到辽宁省博物馆,在古代辽宁展厅一定不能错过的文物要数这款玉猪龙。玉猪龙一般出土于牛河梁等这种高级别的红山大墓之中,这款玉猪龙是辽宁省博物馆从朝阳市建平县征集而来的。从外观上看
-
医生谈“体检正常却患癌症晚期”:体检报告代表当下健康状况,筛查准确性受多因素制约
近日,“女子体检10年未见异常却患癌症晚期”一事引发关注。据指尖新闻报道,家住北京的执业律师张女士反映,她在爱康国宾体检10年间,未被检查出患癌风险,2024年被确诊肾癌晚期。张女士介绍,去年,她在另一家体检机构检查发现:“右肾囊肿,右肾可见一低回声,大小:3.5cm×2.8cm”;同年10月,在北
-
指尖触摸千年文明 穿越时空竹简课堂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7月15日,西站街道西客站社区组织辖区儿童前往简牍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堂体验活动。孩子们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进入博物馆。讲解员从简牍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孩子们对简牍这种古老的书写载体
-
精品“走出去”,名家“请进来”!深圳让世界听见中国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祁琦近两年,以舞剧《咏春》为代表的一批“深圳出品”文艺精品不仅在国内引发观演热潮,更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成功吸引20余国近千名艺术家来深献艺,彰显深圳作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文化魅力。从文艺精品“走出去”,到国际名家“请进来”,深圳正以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