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文专业如何借助AI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权威回应来了
中国网4月1日讯(记者 刘佳)随着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以中文为代表的文科类专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是提质升舱的黄金时期。在加强数字中文建设新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建好中文专业?
在教育部3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分别就此进行回应。
强调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从顶层重新定位中文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在构架方面强调中文专业的学科交叉和数字素养,是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应对上述问题时达成的共识。
朱建华认为,要重新定位中文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为关键措施,重构中文专业人才能力构成,重视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有人文情怀、数字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此外,构建学科专业新生态也是谋篇中文专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框架”。朱建华表示,要开展新文科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试点推进数字赋能中文专业建设,推动中文专业与计算机、心理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在学科交叉和实践方面已提前迈出一步。方震介绍,今年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才发展需要,推进文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共同合作,推出了“汉语言文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该项目今年启动招生。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支持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促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打造学科融合新优势。
对标前沿技术“制高点”,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新模式
在教育教学方面,朱建华认为,应该加快重构课程体系,特别是注重产学研用的一体化融合,创设真正“不延时”的育人新模式。广东省将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升级实践教学模块,紧密围绕高峰学科和新兴产业,聚焦前沿热点打造人工智能实践课程,鼓励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学习的能力。研究制定涉及交叉学科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支持增设“语言文字+人工智能”核心课程。
此外,建设智能科研平台,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体系新模式,以有组织科研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研究方向。特别是组织创新团队攻关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制高点”,建设量大质优的关键领域语料“新基建”,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中文建设标志性成果。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在产学研用一体化方面已开展一些特色实践。康震介绍,学校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和语言学等“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等多个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科研平台,将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需求结合,促进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科研平台的体系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支持技术突破创新,锻造卓越师资团队。”他以一组数据,透露了未来学校在这一方面的计划:用3至5年时间,促进10个专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打造20个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重点团队,推动20本数字化的教材建设,建设80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智慧课程。
编审:张艳玲 王月博
-
【央媒看渭源】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团队
在甘肃,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以六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一粒小小的马铃薯种子,发展成了一个惠及万千农户的大产业。5月16日,2024年度“工行杯”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揭晓,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团队获“感动甘肃·陇人骄子”荣誉称号。这支扎根陇原大地60年的科研团队,以“一粒种子”为起点,培
-
武汉8小区同步跨入“万兆”时代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云鹤 李怡潼)5月17日,武汉电信携手华为公司在武昌区金沙泊岸小区举行“万兆小区”揭牌仪式,首批8个小区同步迈入万兆网络时代。现场同步开启“万兆产品抢鲜预约”通道,居民热情高涨,抢先体验新一代超高速网络服务,标志着武汉数字生活再次提速。此次揭牌的小区覆盖武汉多个核心
-
我国牵头制定!适老化数字经济国际标准发布
近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包容性数字经济通用要求与指南》(ISO 25556:2025),该标准由我国牵头制定,是ISO首个人口老龄化视角下的数字经济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适老化数字经济的基本准则和核心要素,并针对在线购物、数字银行、数字医院、在线娱乐、社交媒体、智慧出行
-
天津:强化京津协同,吸引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来津转化应用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促进交流合作。引导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际顶尖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合作。强化京津协同,吸引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来津转化应用。加强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等协同创新,利用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平台
-
昆明市延安医院推行“无陪优护”病房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老人患病住院,陪护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难题。从今年3月开始,昆明市延安医院对实施多年的“无陪护病房”进行升级,推出了“无陪优护”服务。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还在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升就医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真正做到了“出院入院有人引、治疗检查有人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