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火车变课堂,这趟专列让思政课“动”起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19:4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8日讯(通讯员 李屿 游智宇 钟燕森 吴伊人)青山怀抱、晨雾萦绕。3月14日8时54分,Y831次“韶山号”红色研学专列正式发车,岳阳市第一中学学生前往韶山开展为期两天的“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这是2025年“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专列在岳阳开出的首趟列车。1小时9分钟后,岳阳中学学生们乘坐第二趟专列Y833次前往韶山。

今年“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专列将覆盖13个市州,设置48个始发车站,69个区县,服务400余所学校,保障近30万师生奔赴韶山。自2024年开行84趟专列服务8.2万学子后,2025年“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专列开行规模再创新高。

面对激增的运输需求、跨区域的资源调配以及数万师生的安全保障,如何确保每一趟专列“开得出、接得稳、学得深”?这成为此次“我的韶山行”专列提质扩容的关键挑战。为实现车体安全、线路畅通、服务优质、教育扎实的多重目标,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结合韶山站的现实情况,调用4趟车底,同时改造3趟韶山行研学车底,目前已完成改造的1趟正是岳阳站首发车底——Y831次“韶山号”。

为确保研学资源精准匹配、服务链条无缝衔接,此次“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专列开行以系统性思维破题,构建“六个统一”全流程管理原则。

统一运力规划。此次开行由省教育厅根据2025年各市州、县市区研学时段与人数安排统一全年专列运力安排,按照春季、秋季分两次制定了开行计划,运输、客运、车辆等部门按阶段铺画线路、调度车底,协调站段做好预开行计划。

统一行前对接。在开行前,铁路部门与区县、学校、承办机构对接,提前一个月形成明确的开行时间、编组,明确当地接驳方式,确定乘车排团、教官分班、行前演练、进班宣讲等流程。

统一教官派遣。3月12日至13日,组织开展“我的韶山行”专列教官集训,65名教官先后在韶山火车站、长沙车辆段等地学习安全行车规范、熟悉接团流程、进班宣讲与行前演练组织,进一步提升“我的韶山行”专列服务品质。

统一接驳调度。按照韶山火车站每日到站2000人、始发2000人的接驳组织,以及韶山营地课程路线的接驳需求,联动韶山运输机构、韶山红旅公司、韶山交警部门,统一设定接驳点位、接驳路线及进出站接驳组织流程。

统一课程组织。充分利用专列提质改造的音视频设施为乘坐专列的师生精心设计了“六个一”主题活动课程、车厢班会等,课程内容突出专列特色。

统一后勤服务。在专列开行沿线站点设立后勤应急保障点,为乘坐专列的师生提供安全、卫生、普惠的餐食服务和应急保障。“为让广大师生出行体验更美好,车站同时安排党员服务队,对进站、候车、登车、出站各环节做好引导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全力服务保障红色研学专列开行。”韶山站站长贾湘军表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红色研学专列上,学习氛围浓郁。来自岳阳中学的同学们大声地朗诵着《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来自广东铁青国际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青文旅)的工作人员正在引导学生关注列车车窗、桌面等处的红色研学宣传标识。

“以前只在课本里读韶山故事,现在看到每节车厢都有不同主题,感觉历史离我们更近了。”岳阳中学一名学生感慨道。

“我们全新打造‘韶山号’,列车外观以‘红色基因’为主线,融入毛主席诗词意境,展现‘苍山如海’的壮美与‘数风流人物’的豪迈。内饰秉持实用、简约、美观理念,通过诗词展示墙、阳光书社和互动教室,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设计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广东铁青国际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韶山广铁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杨帆介绍。

此次专列实现了研学课程、红色影音在车厢的独立播放功能,支撑“红歌嘹亮”“诗意韶山”“传承有我”“革命智汇”“火种传播”“青春昂扬”等六大主题教学场景转换。为提升研学效果,铁青文旅还开发了“韶山号”定制车票、纪念票卡等文创纪念品。

“在韶山我最想了解毛主席的事迹、资料。车窗外的涂装也很吸引人。”来自岳阳市第一中学七二四班的彭昱诚说道。岳阳市第一中学七二四班班主任罗老师表示,每节车厢都是一个移动的教室、研学的课堂。车窗上粘贴的诗词、车顶的不同主题设计,仿佛将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让学生们在旅途中沉浸于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之中。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更让红色精神在行进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心灵,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的研学目标。

“过去我们是以课堂讲课的形式,给同学们讲党课、上历史课,同学们难免感觉枯燥。这次火车上的流动课堂极大调动了同学们的沉浸度、参与度,更能做到沉浸其中!”铁青文旅工作人员刘季榛表示。

“太受益、太有用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车厢看到、听到毛主席的语录、诗词,印象更加深刻。我也相信专列会越做越好!”铁青文旅工作人员曹志民说道。“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也会利用唱歌、诗词PK等形式,极大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以星火之名,燃青春之光。“韶山!我们来啦!”车厢内,岳阳市第一中学的同学们摇旗呐喊。抵达韶山后,在毛泽东广场,庄重的开班仪式上,同学们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铿锵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回荡在广场上空,随后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表达对伟人的深切缅怀。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同学们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了解伟人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感悟他在逆境中锤炼意志、追求理想的精神。在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伟人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一生,激发爱国热情与报国之志。

在专题班会上,同学们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展开讨论,分享学习心得,畅谈理想与未来。此次“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按“1+3+4”课程体系设置,即1堂《恰是风华正茂》思政大课,学伟人艰苦奋斗、读书、家国情怀3个主题的展教结合小课,举行开班仪式、参观生平馆、参观故居、专题班会4堂活动体验课设置,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同学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伟人的足迹中感悟初心使命,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使得思政课这一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既入脑入心,又鲜活生动。

相关文章
  1. 烽火传承映初心 英雄精神励青春

    为深入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4日,鞍山市委宣传部、鞍山军分区“红色传承”宣讲队走进鞍山市工程技术学校,开展以“弘扬抗战精神,争当红色传人”为主题的国防教育宣讲活动,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刻而动人的“开学第一课”。宣讲队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生动诠释了“民族脊梁”的时代内涵。从老红军

    0 2025-09-07 09:00:00

  2. 巧尔齐召:废墟中重生的红色丰碑

    在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内,红墙黛瓦的巧尔齐召静静伫立。这座始建于清代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曾是席力图召下院。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里仍是召庙,后因历史变迁,仅存的藏经阁沦为废墟,被杂草与记忆尘封。然而,废墟之下,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史:1925 年,中共绥远工委机关设于此,吉雅泰任工委书记,乌兰夫、多松

    0 2025-09-03 08:27:00

  3. 孩子剧团5年行走2万里,茅盾称他们为“抗战血泊中的一朵奇花”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很多孩子因战火沦为孤儿,逃到公共租界里的难民收容所……让我们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全方位感受中国人民在14年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画卷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讲述人:支玮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讲解员1937年9月3日,孩子剧团正式成立,吴新稼任团长

    0 2025-08-30 10:24:00

  4. 巴陵上空永远的铁血忠魂——纪念岳阳抗战中以身殉国的张镜远烈士

    1938年11月14日午时,位于岳阳县荣家湾的国民革命军第36军第5师师部驻地水府庙,突然一声沉闷的枪声打破寂静。师长盛逢尧的卫兵惊慌中冲出门外,发现15旅少将旅长、刚卸任代师长一职的张镜远将军仰倒在地,右手还紧握着随身佩带的转轮手枪。他连忙扶起张将军,只见将军已双目紧闭,太阳穴处鲜血汩汩往外直冒。

    0 2025-08-27 16:51:00

  5. 1942年战地毛毯!在福州现身!百岁女兵揭秘背后故事→

    1942年冬,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拉网合围式“扫荡”。在反“扫荡”的战斗中,八路军军医亓观光缴获了一条毛毯。此后,这条毛毯跟着亓观光和他的妻子李国元一路从北向南,来到福州。前不久,百岁老人李国元将这条毛毯和另外37件红色档案资料捐赠给市档案馆。亓观光在战场缴获的毛毯。(市委老干部局供图)这

    0 2025-08-15 1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