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如何让学生比AI更聪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0:40:00    

在当今AI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小学生手中的编程机器人、AI对话工具和智能学习机等正悄然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然而,当AI能够解答数学题、生成作文甚至创作音乐和视频短剧时,教育者面临一个更深刻的挑战:如何让学生不仅学会“使用AI”,并且“超越AI”?答案指向教育的核心目标——批判与创新思维。只有具备这种思维,人们才能与AI协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和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到2027年,批判与创新思维将成为全球最急需的技能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批判与创新思维能力,倡导“创中学”。那么,怎样在使用AI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与创新思维呢?

在与AI互动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已经开始使用AI做各种事。当AI绘画工具将“科学家”默认画成男性时,学生会敏锐地发问“女生不能当科学家吗”;在与AI英语对话中狮子不吃马赛人时,学生会发现其错误并疑惑地发问“不对啊,难道是狮子怕马赛人”;在对比AI生成的作文时,学生能自主判断创意是否可以借鉴,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批判性思维。小学阶段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AI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要保持质疑和审慎的态度,不迷信AI的“全知全能”,学会辨别真假。

在学生学会提问中培养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传统教育多将学生培养成“问题解决者”。据说,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方案(第九版)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问题制造者”——能够主动发现真实问题、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学习者。传统教学倾向于将学生导向回答正确答案,认为学生只有回答对了问题,才是真的掌握了知识。然而在AI时代,快速找到答案是AI的优势,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出值得探索的新问题。为此,教学要转向苏格拉底式的诘问法,激发学生提问,培养批判与创新思维。例如,语文课可以鼓励学生挑战传统作文形式,用多元方式创作;数学课可以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的局限性并提出新思路;科学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可验证的问题并设计实验。

在伦理难题中培养批判性思维。AI不具备自我意识,其伦理抉择依据预设算法。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无法刹车即将冲向路边的行人,如果一边是一位孕妇,另一边是10位行人,只能选择救一边的人,那么AI会怎样选择?是否救一位孕妇比救10个行人更有价值?或者相反。如果是你在驾驶,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自动驾驶汽车在面临这种极端伦理困境时,算法会基于最小化总体伤害的原则作出抉择,如AI大致会选择牺牲1人救10人。而人类的抉择则受本能、伦理和情感等多方面影响。讨论伦理问题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意识到AI难以像人类一样作出有温度、有人性的选择。随着AI在生活中渗透,这样的伦理难题将越来越多。学生需要以批判和创新思维去设计既能最小化损失又能贴近人性的伦理规则。

在与AI共创中培养创新思维。与AI深度共创,以增进人类福祉,是我们倡导学生使用AI的根本目的,这就需要新的面向人类福祉的AI共创模式。2024年,美国华盛顿州发布了一种“人类探究—AI支持—人类深化提升”的共创模式,强调使用AI应从人类思考出发,最终回归人类对结果的审视、改进和深化。AI只是工具,人始终是主体,负责把关和改进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批判与创新思维全程参与,学生才能不断成长。

总而言之,批判与创新思维是未来教育的灯塔。教育应培养具备独特思维能力的人,而非与AI相似的人。通过批判性思维保持学生对技术使用的主体性,借助创新思维开拓AI无法触及的领域。这或许是未来教育的终极答案:当学生学会在AI的辅助下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时,他们便真正掌握了超越算法的智慧密钥。这正是需要我们重塑的新型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集团〉宝龙外国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3月19日第11版

作者:吴英梓

相关文章
  1. 藏在“小事”里的大学温度

    ①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诚苑3舍宿舍管理员王梅在进行药品登记。②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植物基因组学实验室。③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学生一食堂“一分钱”爱心早餐窗口。 学校供图当一件件“小事”做到了学生心坎上,学校真正尊重和关心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时,教育的暖流便自然浸润心田一台精准控温的冰箱,承载着学子

    0 2025-05-12 07:10:00

  2. 用双手托起生命的人,值得温柔以待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广大护士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者,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实中,护士群体面临着诸多严峻考验与挑战——高强度的工作、复杂的医患关系、技术技能要求不断提升等

    0 2025-05-12 07:05:00

  3. 医生告诫:过了70岁的人,宁可每天躺到中午再起,也别总去做这3事

    70 岁后别再盲目 “折腾”!这 3 件事正在悄悄拖垮老人身体清晨六点的公园,李大爷弓着背在跑道上奋力迈步,膝盖发出的 “咔咔” 声混着喘息声。三个月后,他扶着拐杖走进诊室,膝盖肿得像熟透的馒头 —— 曾经引以为傲的晨跑习惯,如今成了折磨他的 “罪魁祸首”。在老年病门诊,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那些

    0 2025-05-11 15:30:00

  4. 智享书屋:打造校园智慧阅读空间

    5月6日,邯郸市曲周县实验小学学生在智享书屋借阅书籍。 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这本书你快点看哈,我也想借呢。”“哇,《京剧猫梦回梨园》终于还回来了。”“时间不够了,前面的同学请快一点儿。”5月6日上午,邯郸市曲周县实验小学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竞相跑进智享书屋,借阅自己心仪的图书。智享书屋,“智”在哪儿

    0 2025-05-11 07:59:00

  5. 90后当起“做饭阿姨”,不打卡月入上万

    文 | 定焦One,作者 | 王璐,编辑 | 魏佳“求靠谱的做饭阿姨。”近两年,家政行业总有新鲜事,继2021年人社部正式对外公示“整理收纳师”为家政服务行业细分新工种后,最近“做饭阿姨”又火了。社交平台上,与其有关的话题都成了流量密码,甚至登上了热搜。这背后是一本精明账:不少人发现,每月请阿姨给自

    0 2025-05-08 1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