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荐书丨《从渔阳里出发》:让历史以何种方式告诉未来
《从渔阳里出发》


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一路走来的里程坐标,回味为什么出发的初心使命,回顾怎样出发的人生风采,总会带来一些特殊的怀想和感受。一本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陈晨著作的《从渔阳里出发》一书带我们走进历史的回忆。
2025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零三周年。它成立时的名字,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那时,一批“90后”和“00后”的青年,在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自己的人生节点,勇敢地站在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起点上面。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塑造出永远的青春,也开启绵延至今的中国先进青年为复兴中华民族而奋斗的岁月之河。这条河流奔腾一个世纪,越来越波澜壮阔,于是,一百多年前那群青年的探索和选择,成为后世青年不断回望的坐标。
五四运动前后,世界是什么样子,中国向何处去,青年人应该做些什么,研究些什么,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为中国寻找一条适合的新路成了一代青年发自内心的追求。经过无数次思想的碰撞,经过不断的社会试验,最终,先进青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基于这个背景,《从渔阳里出发》将目光投向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法租界渔阳里,大历史呈现建团前后风起云涌的革命画卷,小细节描绘每个参与其间的青年不同的人生际遇以及他们为革命理想孜孜以求的探索之路。
1920年,陈独秀来到上海,居住在法租界老渔阳里二号,同时把《新青年》编辑部也移到了此地。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等一批年轻人也相继来到上海,在渔阳里聚集,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在这里正式成立。
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则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诞生地。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党的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里成立,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李汉俊等八人为第一批团员,俞秀松任书记。接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新渔阳里六号创办了外国语学社,刘少奇、萧劲光、任弼时等人在此参加培训,并从这里出发,前往苏俄留学。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的时候,除上海外,北京、长沙、南京、广州、武汉、天津、杭州等十多个城市,都建立起团的组织,团员人数从八人发展到了五千多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史,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领导建立团组织的,都是党的第一批成员。这本书写到了1920年6月毛泽东到上海老渔阳里二号拜访陈独秀的事情。毛泽东曾回忆:他和陈独秀讨论自己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后,“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离开渔阳里回到长沙不久,毛泽东就接到陈独秀从渔阳里寄来的函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章程,随即着手筹备在长沙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毛泽东多次叮嘱长沙第一师范学生张文亮“代觅同志”“青年团宜注意找真同志”“多找真同志”。可见,青年团一开始就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真同志”组成的。
上海法租界里两条名为“渔阳里”的弄堂,由此成为见证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为什么汇聚,又怎样出发的一个重要地理坐标。
如何讲好这段历史,让当代青年愿意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受到启发,获取精神成长的养分,这是摆在写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在历史重述与文学性书写有机结合方面,陈晨作了有益的尝试。她以其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灵活转换的史料运用,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临其境的场景铺陈,让这部作品有了清新鲜活的气息,让人很容易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那两条叫作渔阳里的弄堂,与一百多年前的青年一起,为国家为民族忧虑,为寻求一条救亡图存的新路苦苦探索。她书写的,既是建团具体过程,又是篇篇文笔流畅的历史散文,她的笔下,有人物,有事件,有怀,有全局的把握,也有细节的描摹。
作品在结构上是错落有致的,个体的细致刻画与群体概述交叉运用,使行文疏密得当,节奏合宜。书中的前六章,既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主要创始人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李汉俊、袁振英等人的人物小传,也在人物的相互映衬下,呈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这一群年轻人,汇集到渔阳里,是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下了不小功夫。比如写施存统面对即将死去的母亲时对“孝”的纠结——“我还是做孝子呢,还是不做孝子呢?……我要做孝子能做到么?我对于父亲要不要一样的孝呢?一样的孝是不是冲突的?我究竟怎么样孝法?……我在家里看到母死就算是孝子么?”这是施存统自己文章中的原话,引用在书中很合适,读来亲切可信。
作者不是党史专业人员。我后来得知,为了写好共青团的历史,陈晨前后共花五年时间,收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通过印证比对、请教专家等办法,力求达到接近历史的真实。有了这种严谨的态度,这本书写得也就比较扎实。
穆涛先生对陈晨这本书有一个评价——“你把意识形态为核的写作,由冷写出了暖,由窄写出了宽,由虚落到了实,这是难能可贵的。”
穆涛先生的评价讲出了陈晨这部作品的精髓,我深表赞同。如果要补充,我觉得,书写历史,越是有温度上的“暖”,视野上的“宽”,落墨处的“实”,历史告诉未来的精神营养,就越醇厚。
一百多年前的这段历史,告诉今天青年人什么呢?最精辟最切实际的答案,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青年人的寄语: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作者陈晨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近年作品散见于《美文》《读者》《延河》《青年文摘》《海外文摘》《草原》《诗歌月刊》等。曾任《中国公安文学精品文库(1949—2019)》(散文卷)副主编。曾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十四届金盾文学奖。
书友读后感


动静荐书合作伙伴:书漾读书会

记者: 周黔
-
29岁叶紫薇,破格晋升985大学教授
4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发文称,博士毕业入职不到3年的“95后”叶紫薇,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从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文中提到,29岁的叶紫薇2022年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叶紫薇牵挂着中国“三农”问题,怀抱学以致用的理想,从大洋彼岸学成归
-
总是接到境外骚扰电话?10秒钟教你杜绝它
陌生境外号码又双叒叕来电了!从冒充快递到虚假中奖从“使馆通知”到“跨境包裹”这些以“00”“+”开头的骚扰电话不仅影响生活更暗藏诈骗风险别慌!只需10秒设置就能一键屏蔽所有境外骚扰来电!移动用户进入“中国移动高频骚扰电话防护”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选择“电话防护”—“骚扰拦截设置”进入骚扰拦截设置页面
-
上海老板鼓励生娃,万名员工喜提3天带薪陪娃假
4月1日,携程正式启动“陪娃假”,员工每年享有3天子女陪护带薪假期。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
丁薛祥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4月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丁薛祥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
2024年合计营收6.43万亿元 “三桶油”盈利继续分化
“三桶油”2024年的业绩成绩单悉数出炉。整体来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去年合计实现营收约6.43万亿元,净利润约3529.25亿元。这其中,在营收表现方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同比有所下滑;在盈利表现方面,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同比有所增长。由于均保持着一定的增储上产节奏以及实施提质降本增效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