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文艺创作方能枝繁叶茂

□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
4月27日,演员张译凭借电影《三大队》中刑警程兵一角第二次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三位“二封影帝”的男演员。他在获奖后的采访中宣布暂时息影“充电”,引发广泛关注,话题冲上热搜第一。(4月27 《北京青年报》)
张译在采访中坦言,演员不能离开土壤,不能离开生活,否则永远是纸上谈兵。这一“土壤论”不仅是倡导演员回归职业本质,更是对整个文艺创作生态的深刻叩问。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饱受诟病,其中大多都有剧情失真、情感空洞等问题,究其根源,正是创作者与真实生活渐行渐远。有的编剧闭门造车,依赖套路化情节;有的演员辗转于片场与综艺,无暇观察人间烟火。这样的创作,注定难以“动人心”。
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言:“要学会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真正的表演艺术从来不是凭空想象的技术展示,而是对生活深刻观察、体验与提炼的结果。巩俐为演好《秋菊打官司》在农村生活数月;段奕宏为塑造《暴雪将至》中的保卫科长角色,在工厂体验生活长达半年。张译本人为了《一秒钟》中的角色减重20斤,在西北荒漠体验生活。这些优秀演员之间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深知生活体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表演艺术不可分割的根基。
然而,当下的文艺创作环境却充斥着浮躁与功利。资本追逐流量,市场青睐“快餐”,许多文艺工作者被迫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疲于奔命。有的演员一年接拍多部戏,辗转于不同的剧组,却无暇沉淀演技;有的编剧依赖大数据和热门IP,却忽略了真实的社会百态。这种脱离生活的创作,或许能赢得一时的关注,却难以留下真正的经典。
张译的“充电”宣言,不仅是对个人职业的反思,更是对文艺生态的警醒。他说:“拿了这个奖,不好好去生活,不好好去演戏,观众会瞧不起你,我自己也会瞧不起我自己。”这番话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终极逻辑——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既是生活的观察者,也是生活的参与者。只有扎根现实的土壤,才能让作品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表演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诱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改变表演的形式与边界。但越是如此,演员越需要坚守“生活土壤”这一根本。技术可以扩展艺术表现的手段,却永远不能替代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深刻理解。正如英国演员劳伦斯·奥利维尔所言:“伟大的表演不是伪装,而是揭示。”
张译的“土壤论”不仅是对同行的劝诫,更是对整个文化生态的启示。当我们的演员、编剧、导演都重新扎根于生活的沃土,当我们的创作不再追逐短期流量而回归人性本真,中国影视才能真正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
扎根生活,文艺创作方能枝繁叶茂
□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4月27日,演员张译凭借电影《三大队》中刑警程兵一角第二次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三位“二封影帝”的男演员。他在获奖后的采访中宣布暂时息影“充电”,引发广泛关注,话题冲上热搜第一。(4月27 《北京青年报》)张译在采访中坦言,演员不能离开土壤,不能离
-
9元观演!郑州大剧院“五月公益惠民月”启动
春末夏初,郑州迎来一场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记者从郑州大剧院获悉,5月1日,郑州大剧院将正式启动“2025公益惠民月”活动,通过“文化惠民、艺术普及、文旅融合”三大创新举措,将高品质文化服务延伸至城市肌理,为市民打造触手可及的艺术生活圈。据了解,郑州大剧院本届惠民月以“零距离艺术体验”为特色,线上特别
-
这场青年导演对话,全是“真话”
原著粉和剧粉之间如何转化,会考虑“原著粉”的感受吗?“处心积虑”追求爆款有可能吗?微短剧是跳板吗?长剧会注水吗?这是一场只说“真话”的专业对谈——4月26日至4月28日,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在宁波举行。28日上午,在青年导演创作分享会上,编剧、作家宋方金担任主持人,导演赵一龙、黎志、费振翔、富拓、
-
巴特勒有望复出!两场裁判报告出炉,莫兰特伤情更新,追梦获奖
在 NBA 季后赛的舞台上,激烈的对抗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将比赛的热度不断推向高潮。然而,随着比赛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球星像被暴风雨侵袭的树叶,纷纷倒下,伤病问题成为了球迷们心中难以抚平的担忧。不少球迷心中都泛起疑问:联盟是不是对比赛尺度放得太松?难道真的是激烈的对抗如同锋利的刀刃,才导致了这么多伤病
-
医生开“博物馆处方”疗愈心理困境
西班牙《机密报》4月20日文章,原题:有些医生建议去博物馆,以摆脱孤独、抑郁和道德低落 不信神的我们,总会寻找属于自己的“世俗神灵”与心灵栖息地,以逃避腐败之人的权谋算计及他们粗鄙无礼的言语,并试图远离那些在灾祸面前始终不敢露面的懦夫。游客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2018年,加拿大法语区医疗协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