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餐厅转桌起源,观看品尝锅包肉!龙头新闻·生活报小记者研学之旅收获满满
“这个锅包肉太好吃了,让人放不下筷儿!”来自哈市新康小学的小记者于乃宽边吃边满足地感慨道。这是咋回事?23日,由生活报组织的生活报小记者“老厨家城市味道博物馆·研学主题活动”举行,30名小记者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启滨江官膳博物馆的奇妙研学之旅。小记者们不仅现场观看、品尝到由哈尔滨老厨家第四代传人、中国烹饪大师郑树国亲自掌勺制作的锅包肉,还了解了餐厅转桌起源以及餐厅门口的挂的幌儿有什么讲究。


锅包肉起源于滨江官膳
当日14时,30名小记者来到滨江官膳博物馆在展板上签上自己名字,开启研学之旅。在美食探秘,寻味老厨家环节,小记者们倾听了老厨家第四代传承人郑树国讲述哈尔滨百年老厨家的故事。
原来,现在驰名中外让人不远千里万里来想尝一口的锅包肉,创始人就是郑树国的曾祖父郑兴文。郑树国向小记者们介绍:“早在1885年,当时北京东城东华门大街,有家店名为‘真味居’的酒家开张,店主就是我的曾祖父郑兴文。1907年,他从北京来哈出任滨江关道膳长,服务于多任道台(道尹),1920年卸任。1922年与我祖父郑义林在道里十道街开设私家菜馆,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老厨家。菜馆把滨江官膳与本土民间风味相结合,制作出了数百种菜肴,这其中就有锅包肉。”


最早的转桌是在八仙桌上放圆盘
文化寻宝、探秘老厨家环节,小记者们不断发出惊叹声。在一张充满年代感的老四方桌上有一个转盘,郑树国指着这个老物件介绍:“最早的餐厅转桌是在八仙桌上放一个圆盘,旋转的中餐桌始于伍连德和郑兴文。”小记者们连连发出哇的声音。“1910年冬,伍连德在哈尔滨道台府就餐时,发现所有人共夹一道菜,很不卫生,便找到膳长郑兴文商议能不能把吃饭的人由‘合餐制’改成‘分餐制’,郑兴文欣然接受,并沿用至今。”郑树国说。
在道台府官宴上,还采取了“双筷制”,即为每位用餐者准备两副筷子,一副取食,一副入口,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公筷”。在此基础上,伍连德与郑兴文又一起商议,研究提出了“转桌”设计,将菜品放在转盘上,吃客想吃哪道菜,转到桌上的转盘,菜品就会转到自己的面前,非常方便。由此,转桌诞生了。


油炸冰棍是老厨家原创
接下来,郑树国又用长杆挑起一个幌儿,“这个就是饭店门口挂的幌儿,幌儿的个数代表着饭店的级别。一个幌儿代表的多是像烧饼铺的小店;两个幌儿的饭店有部分菜谱可以点菜;没有挂三个幌儿的饭店,因为谐音是‘撒谎’;而四个幌儿的饭店就是点啥做啥。当年就是有人为难我曾祖父,点了油炸冰溜子这道菜,这道菜也是现在油炸冰棍的前身。”小记者史雨鑫兴奋地说:“我头一次听说这些故事,没想到饭店门口挂的幌儿有这么多说道,真的太有意思了。”


现场品尝锅包肉 回家复刻给爸妈
最让小记者激动的环节来啦!在博物馆中间区域,30名小记者和家长人围在操作台前,郑树国现场展示了锅包肉制作过程。“锅包肉要用东北黑猪的猪里脊来制作,还有香菜、大葱、姜、蒜、胡萝卜、土豆淀粉……将油温烧到六成热就可以下肉了,下的时候不要往一个地方下,防止粘连,就前一片后一片,左一片右一片……这个肉炸一遍不行。”小记者王思祺抢答道:“得复炸!”郑树国说:“对啦!待油温上升到七成热的时候,将肉下锅复炸,用不同的油温反复交替炸制是肉外焦里嫩的关键。炸好的锅包肉颠的时候有清脆的撞击声,这就是外表酥脆了……”
经过郑树国的亲自掌勺,在火光与锅的交错间,一盘盘香气袭人的锅包肉出锅了。小记者们边鼓掌边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真香呀!”小记者们纷纷拿出准备好的筷子,锅包肉出锅后,夹起一块塞进嘴中,咬一口酸甜酥脆,香气溢出嘴角。“锅包肉太好吃了,我都放不下筷子了!”小记者于乃宽说。小记者苏紫嫣的家长表示,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哈尔滨饮食文化的魅力,真的太好了。
活动即将结束时,郑树国为每名小记者颁发了《非遗小传承人》纪念证书,同时赠送了文化珍藏纪念品长篇小说《大厨人》和老厨家限定款城市冰箱贴,让小记者了解哈尔滨餐饮文化的传奇与百年风华。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仍恋恋不舍,意犹未尽地纷纷表示,回家争取给爸爸妈妈复刻一盘锅包肉!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吕晓艳;摄影:吕晓艳
-
300名徒步爱好者齐聚泉州古城,沉浸式体验世遗传奇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7月18日,2025“NOW热一夏”世遗泉州古城徒步穿越活动启动。首场“城与门”主题徒步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城市行走”拉开序幕,300名徒步爱好者齐聚古城,穿行于红砖古厝与世遗地标之间,用脚步丈量历史,以沉浸式体验解码世遗泉州城的千年传奇。世遗元素丰富互动体验诙谐有趣的火鼎公婆
-
辽宁省博物馆:经典文物承载历史 数字展览带来新体验
进入暑假之后,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都迎来了客流高峰。在辽宁省博物馆,最近工作日的平均客流量近1.5万人次。这个暑假来到辽宁省博物馆,在古代辽宁展厅一定不能错过的文物要数这款玉猪龙。玉猪龙一般出土于牛河梁等这种高级别的红山大墓之中,这款玉猪龙是辽宁省博物馆从朝阳市建平县征集而来的。从外观上看
-
指尖触摸千年文明 穿越时空竹简课堂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7月15日,西站街道西客站社区组织辖区儿童前往简牍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堂体验活动。孩子们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进入博物馆。讲解员从简牍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孩子们对简牍这种古老的书写载体
-
佛深联手打造“岭南+滨海”邮轮新体验,开启大湾区文旅融合新篇章
7月11日下午,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Amazing Shenzhen深圳夏日惊喜之邮轮仲夏奇遇”城市路演活动在佛山举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佛山与深圳以邮轮文旅为纽带,共同开启“岭南文化+滨海度假”的创新合作模式,为佛山市民带来“从西江到南海”的夏日旅行新体验。活动现场,沉浸
-
太原市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走进社区
本报讯(记者 陈辛华)6月24日,迎泽桥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头攒动,一场特别的“文化约会”正在进行。太原市博物馆基本陈列“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首次以流动展形式走进社区,让社区居民零距离感受家乡历史文化。 在展览区域,太原的厚重历史在方寸间徐徐展开,高清历史图景展板按照展厅展线有序陈列,无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