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华学院迁址崇明 开启职教新篇章
通讯员 黄爽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日前,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中华学院”或“ZHC”)正式迁址上海市崇明区,立足全球产业升级新需求,为本土及世界培养人工智能和现代服务领域高素质人才。

自2023年开启办学以来,中华学院首批设立人工智能应用学院和现代服务学院,共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4大特色专业。
人工智能应用学院为学生构建了立体化的发展通道,形成了“国际升学+优质就业+国内深造”的三维成长体系。学院依托与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项目,为50%的毕业生提供海外升学机会,助力学生获得国际化学历背景。同时,30%的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培养模式,直接进入企业高质量就业,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现代服务学院以“国际化教学、数字化赋能、人文素养增色、校企一体双元培养”为特色,与瑞士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等国际名校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就业无缝衔接、国内国外升学双通道”的全链条育人体系,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领军”,助力学生在酒店、旅游、邮轮等现代服务领域成就职业梦想。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特色“AI+专业”三维课程: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程序设计、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夯实数字技术基础;核心课程采用“专业能力培养+AI技术赋能”双轨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拓展课程遵循“学科交叉、技术深化、实践创新、伦理安全”四位一体体系,培养跨领域应用能力。
学院立足社会需求,着力构建“国际合作、产教融合、高本贯通”的三维育人体系,让教育成为助力产业升级、成就每个学生的未来。产教融合方面,学院实践教学课时占比50%以上,校内建设20余个实训基地,与行业领军企业、知名酒店集团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知识习得与产业前沿技术应用无缝衔接。
学院加速实现新跨越,践行“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实践精神,依托百年职教积淀,扎根中国,融通世界,培养兼具扎实本土情怀与全球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
面向东盟 数智赋能——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贡献广西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是全国唯一兼具沿海、沿边、沿江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并叮嘱广西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
-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丨当人工智能遇上海洋经济——“AI+”激发蓝色新动能
近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海洋”成为一大亮点。海洋领域的各类智能装备集中亮相,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向海图强”进程中的新应用场景。作为本届论坛的同期活动,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吸引了450余家企业机构参展。水下机器人、水陆两栖无人机等海洋仪器、
-
自闭症学生报到当天遭劝退,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面试过但不知其患自闭症,怕影响其他学生
正值开学季,许多学生通过招生考试迈入人生新阶段,今年19岁的李同学本该也是其中的一员。李同学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今年4月18日通过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广东省残联”)选拔、推荐,报考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并被录取至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一段时间后,他收到了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
-
贵阳“1+3+5+N”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入选国家数据局“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
【来源: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_工作动态】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据基础设施主题交流活动”在贵阳举办。会上公布了全国56个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由贵州省大数据局、贵阳市大数据局支持,贵州大数据集团申报的“贵阳‘1+3+5+N’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区域数据融合应用一
-
镇平县残疾人联合会:残联牵线递温暖 温情助梦上学路
镇平县残疾人联合会:残联牵线递温暖 温情助梦上学路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段楠为切实保障2025年残疾大学生顺利入学,减轻求学经济负担,镇平县残疾人联合会有序开展2025年残疾大学生入学资助受理审核工作,目前已完成本年度相关工作,共计为15名残疾大学生办理入学资助手续,每名学生补助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