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藏在千年诗词里的襄阳春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51:00    

汉江晨雾中,襄阳的春天如约而至。这座孕育了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等众多诗人的历史文化古城,自古便是“南船北马”的诗意交会处,曾目送无数文人墨客的舟楫往来。当浩荡江水与春日新绿相遇,诗人笔下的襄阳便化作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富诗意的春天意象。从魏晋风骨到当代新声,汉江的春潮始终在诗行间奔涌,将千年的文脉浸润成永不褪色的文化记忆。

汉江春潮:诗意流淌的千年时光

汉江春潮,从千年的诗篇中奔涌而来。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大堤行寄万七》中写道:“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老龙堤春日里车马如流、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诗人在春草萋萋的大堤上,看着“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的生动画面,不禁思念远方的友人,发出“江花为谁发”的深情慨叹。张祜的《襄阳乐》则以“大堤花月夜,长江春水流”的清丽笔触,描绘出春夜大堤边江水悠悠流淌、月光如水的美好景致,一句“春夜特来游”,则道出诗人专程夜游大堤的雅兴。

《大堤行寄万七》诗意图 周解民 作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汉广》中“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吟唱,让汉水女神的神话传说在襄阳的春波中荡漾千年。孟浩然在《万山潭作》中追忆“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的古老传说,李白也在《岘山怀古》中写下“弄珠见游女”的佳句。这些诗篇成了襄阳春色的文化基因,为襄阳的春天增添了浪漫的神话色彩。

襄阳这座“南船北马”之城的春日意象,始终在水的韵律中生长。寒食时节,窦巩在《襄阳寒食寄宇文籍》中写道:“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借眼前春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孟浩然的“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初春汉中漾舟》),则生动的描绘了冬雪消融后春潭解冻、碧波荡漾的盎然生机。刘禹锡的《踏歌行》不仅描绘了“春江月出大堤平”的美景,更记录了“堤上女郎连袂行”的独特民俗,展现了襄阳女子在春夜大堤上结伴而行的生动场景。

汉江的春潮,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的流淌,它承载着诗人的深情与哲思,将襄阳的春天镌刻成永恒的诗意画卷。

《大堤曲》诗意图 张亮 张道成 作

诗酒风流:襄阳文人的精神图景

鹿门山、岘山的春天,蕴藏着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隐逸山林的闲适之趣、登临怀古的哲思境界、诗酒唱和的豪放情怀,共同构筑了襄阳春日独特的文化气质。

在鹿门山的春日薄雾中,孟浩然“春眠不觉晓”(《春晓》)的吟咏穿越千年,传递着隐士的闲适心境。皮日休在此隐居五载,“信马腾触处行”(《襄州春游》)的漫游足迹,丈量出襄阳山水的诗意维度。这种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构筑了中国文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登临怀古,则是襄阳春日里另一道独特的风景。郑锡的“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襄阳乐》)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从习家池畔吹来的和煦春风。曾巩登岘山而作“烟云秀发春前地”(《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元韵》),既是对春色的礼赞,更是对羊祜、杜预等先贤地追慕。羊祜镇守襄阳时的德政,杜预文治武功的成就,都在文人登高望远时化作精神的坐标。这种怀古之思,赋予襄阳春色深厚的历史底蕴。

诗酒唱和,是襄阳春日里文人豪放情怀的生动体现。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尽显豪迈。他甚至幻想“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将汉江想象成春酒,这夸张又浪漫的想象,令人称绝。

文人雅士在山水间寻觅先贤足迹,将个人感悟融入自然景物,使襄阳的春天升华为承载文化记忆的精神符号。

《襄阳歌》诗意图 李晓滨 作

春满襄阳:古今交融的时代乐章

襄阳城墙,每一块古砖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留存着春天的记忆。夫人城头的玉兰花岁岁绽放,见证着时光的流转,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元稹诗中“拂水柳花千万点”(《过襄阳楼》)描绘的太平盛景。

元稹写下的“襄阳楼下树荫成,荷叶如钱水面平”,生动地描绘出当年护城河边绿树成荫、荷叶初长的春日美景。令人惊叹的是,时隔一千多年,诗中所描写的风光与今天的襄阳城几乎一般无二——城上楼、楼下树、池中荷、河畔柳、柳中莺、空中絮、水中云,历历在目。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古老的襄阳在春天里展现出全新的活力。源于“神女解佩”的浪漫传说的穿天节,从一个古老的民俗节日演变为集汉服巡游、诗词吟唱、非遗展示于一体的文旅盛会,重现了“堤上女郎连袂行”的盛况。

汉江的春水,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紧密连接着古与今。诗词文化主题公园、孟浩然新田园诗大赛等,擦亮了“以诗润城”的品牌;文化旅游线路将古迹探寻与特色体验结合,带领游客深度领略襄阳魅力;诗词评选、朗诵会、讲座等活动蓬勃开展,激发出市民对诗词文化的热爱。

在襄阳这片浸润着诗意的土地上,每一个春天都是一次与历史、与文化、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在这里,人们能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文化的魅力,也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归宿。襄阳这座城市的春天,因诗词而永恒,因创新而常新。如今,襄阳的新诗意正在不断被书写。


记者:张亚婷

编辑:周杨 | 责编:张丽

审核:刘德祥 周锴

相关文章
  1. 长白山下话“非遗” | 长白山森林号子

    森林号子是森林里从事抬木活动的伐木工人抬木头时唱的一种歌,俗话叫“号子”。这一由抬木工人肩扛重物时迸发的自然呼声演化而来的民间劳动歌,以“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独特形式,成为东北森林采伐文化镌刻在时光里的鲜活印记。2008年,长白山森林号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森林号子

    0 2025-06-27 19:36:00

  2. 源汇区:以研学筑基,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来源:漯河网】2025年4月,随着许慎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走进河上街触摸汉朝文化,源汇区第三实验小学四至六年级师生在漯湾古镇探寻贾湖文明,“传统文化+自然教育”为核心的多元化研学实践矩阵已初具规模——这一矩阵,正是源汇区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既是中小学 “行走的课堂”,也是源汇区借文旅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

    0 2025-06-26 14:08:00

  3. 超50%图书为港台及外文原版精品

    图为揭幕当天,联合书店·紫荆文化阅读馆内聚集了不少读者。本报记者 吴凡 摄本报讯(记者吴凡)“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今天,我们依然坚信纸质书籍的温度、书店空间的感染力,以及人与人之间因阅读产生的情感共鸣,是不可替代的。”6月22日,在联合书店·紫荆文化阅读馆内,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李济平用一句

    0 2025-06-24 09:33:00

  4. 春光好——长春市第三届市民合唱季音乐盛典,幸福开唱!

    声纳春城千重浪和光同行向未来6月20日晚春光好——长春市第三届市民合唱季音乐盛典在长春国际会议中心幸福开唱!17支合唱团1100余名市民激情饱满唱响奋斗进行曲时代最强音,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对城市的赞美,展现了长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音乐盛宴。文化润泽人

    0 2025-06-21 20:52:00

  5. 深耕“绿色+科技”叙事 中国人寿探索央企品牌与社会价值共振路径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 近日,第十七届广告主大会暨金远奖颁奖盛典举行。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携手中核汇能联合出品的“双雄会”系列《黔中劲旅》,凭借出色的技术融合能力与文化叙事创新,获得金远奖“AIGC营销类·金奖”。据悉,金远奖创始

    0 2025-06-18 1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