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东营:传统赓续与文明新风共绘清明新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2:05:00    

梨花纷飞寄追思,春风拂柳颂忠魂。当清明这一承载着慎终追远与春和景明的传统节日翩然而至,东营以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实践,勾勒出“缅怀与新生共舞、时代与记忆共鸣”的动人图景。从社区楼宇间的暖心陪伴到纪念碑前的庄严宣誓,从青松翠柏下的文明祭扫到多元探索的文化传承,这座城市正以多元实践诠释着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让家国情怀与文明新风浸润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敬老孝亲,爱暖桑榆岁月长

“小树苗呀快快长,长大才能做栋梁……”3月23日下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苑社区的一栋居民楼里,悠扬的童声伴着掌声回荡,77岁的独居老人曹玉荣专注聆听,眼角泛起泪光。这是锦苑社区“一个人的剧场”的第17场演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青少年志愿者便走进独居老人家中,用才艺表演传递关爱。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推进,清明时节的追思情怀正被注入崭新的文化内容。据悉,“一个人的剧场”活动自开展以来,参与的青少年由最初的5人已发展到27人,节目单也从最初的5个传统曲目扩展到23个,服务对象从独居老人逐渐延伸至失能、空巢群体。近年来,东营市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沃土,以温情笔触书写“老有所依”的民生答卷。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焦“一老一小”急难愁盼,创新推出“一个人的剧场”“爱撒桑榆”等品牌项目,将服务精准滴灌至社区角落。客厅方寸间,童声清越抚平独居老人的寂寥岁月;庭院里,志愿者躬身倾听银发心声;手绘全家福定格笑靥,情景剧唤醒尘封记忆……文明实践的暖流正悄然消融孤独的坚冰,让“老去”不再是岁月的独行,而是满载温情的双向奔赴。

次日清晨,曹玉荣老人亲自手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社区,信中写道:“这桩桩件件的爱老敬老的大爱之举,让我真感到快乐幸福,我真想活上500年。”锦苑社区党委书记杜文秋说:“清明节不仅仅是追思,更让我们懂得珍惜与陪伴的意义。我们希望以‘剧场’为纽带,将这份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的老人,让空巢不空心,让记忆不老去,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尊重。”

缅怀先烈,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3月30日上午,东营市实验小学的62名少先队员走进革命烈士陵园,胸前的红领巾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国歌声起,全体师生肃立高唱,铿锵的旋律穿透云霄,仿佛与先烈们的呐喊遥相呼应。默哀、宣誓、擦拭墓碑、敬献鲜花……孩子们以稚嫩却庄重的仪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在革命烈士陈列馆,泛黄的照片与生锈的枪械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学生们轻抚展柜玻璃,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敬仰。讲解员深情讲述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仿佛将孩子们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孩子们或凝神静听,或低头沉思,心中那颗红色的种子,在历史的滋养下悄然生根发芽。

青山藏忠魂,清明祭英烈。沉浸式的思政小课堂,让“知历史、承美德、砺志向”的种子深埋青少年的心田。近年来,东营市持续探索青少年红色教育的新路径,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薪火相传。从纪念馆到烈士陵园,从革命旧址到红色村落,每一处红色印记都成为了青少年感悟初心、接受洗礼的生动课堂,实现从“理论说教”到“行动自觉”的升华。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聆听了革命故事,更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力量。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红色记忆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春韵清明,文化繁花处处绽放

“清明节活动清单出来了,我看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好多地方都有活动,扫二维码就能报名,到时咱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清明将至,刘女士正兴奋地和同事一起规划着节日活动。近年来,东营市在清明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在文化馆,市民可以参与制作簪花、艾草锤、永生花帽等体验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图书馆,“绘本里的清明”故事讲读会,让市民在书香中追寻历史记忆,向儿童传递慎终追远、珍爱自然的理念;科技馆则通过科学实验,让青少年在探索中感受科学的魅力,领略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从社区楼宇的脉脉温情,到烈士陵园的铮铮誓言;从簪花诵读的文化记忆,到青少年教育的润物无声,东营市以清明为窗,照见了一座城市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担当重任的勇气。这里,红色精神与孝亲文化交织,传统赓续与文明新风共融,每一场演出、每一次宣誓、每一段诵读,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最好的缅怀,是让历史照亮未来;最深的传承,是让文化浸润生活。(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

相关文章
  1. 银行说反诈|一句“给老伴转钱”露破绽,小心“甜蜜骗局”

    “我想给老伴转钱呢,能帮我操作转账吗?”近日,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急匆匆地走进武安市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淑村信用社(以下简称“淑村信用社”),要求办理3万元跨行转账业务。正是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触发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反诈雷达”,成功拦截了一场精心设计的网络交友诈骗,护住了老人的养老钱。离异老人哪来的

    0 2025-06-30 15:41:00

  2. 300名学生现场挥毫泼墨,共同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6月29日,以“传承书画艺术·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第七届“中艺杯”贵州省青少年儿童现场公益书画大赛决赛在贵州省图书馆举行。此次大赛由贵州省艺术科学学会主办、贵州中艺书画学校承办、贵州省图书馆协办,旨在为贵州青少年儿童搭建一个展示艺术才华、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公益平台。通过现场书画创作的生动形式,展现

    0 2025-06-30 10:22:00

  3. 文明之光耀云岭丨全国文明单位云南交投普洱管理处:文明同行 和谐满路

    车辆沿着高速公路飞驰,驶入云南交投普洱管理处辖区,宽阔平坦的路面如缎带延伸,“绿美公路”两侧的葱茏绿意令人心旷神怡,沿途服务区设施完备、窗明几净,收费员真诚的微笑温暖人心……近年来,云南交投集团普洱管理处聚焦主责主业,以“修好路、修生态、修文化、修人心”为理念,让文明创建根植运营沃土。辖区养护路段关

    0 2025-06-29 09:24:00

  4. 长白山下话“非遗” | 长白山森林号子

    森林号子是森林里从事抬木活动的伐木工人抬木头时唱的一种歌,俗话叫“号子”。这一由抬木工人肩扛重物时迸发的自然呼声演化而来的民间劳动歌,以“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独特形式,成为东北森林采伐文化镌刻在时光里的鲜活印记。2008年,长白山森林号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森林号子

    0 2025-06-27 19:36:00

  5. 源汇区:以研学筑基,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来源:漯河网】2025年4月,随着许慎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走进河上街触摸汉朝文化,源汇区第三实验小学四至六年级师生在漯湾古镇探寻贾湖文明,“传统文化+自然教育”为核心的多元化研学实践矩阵已初具规模——这一矩阵,正是源汇区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既是中小学 “行走的课堂”,也是源汇区借文旅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

    0 2025-06-26 14: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