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音频|亲悦读:文学大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清明趣事”
“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文学大家丰子恺在散文《清明》中这样写道。

清明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之一,也是有浓郁的文化沉淀的节日。丰子恺以童稚温情之笔回忆起童年在故乡石门湾度过的清明: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本来令人伤感的清明,儿时的丰子恺却“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除了给祖先上坟,还有一系列有趣好玩的事情:一路上摘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坟上跪拜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

在丰子恺笔下,不仅有礼俗的记忆,更有无限赏心乐事。朱自清先生曾评价丰子恺的作品:“他的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滋味儿。”

本期亲悦读给大家推荐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画书《清明》,欣赏文学大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节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世峰
-
清明假日服务台 乘坐港澳列车出境需要注意什么?
清明假日服务台:乘坐港澳列车出境需要注意什么?责任编辑:央视网
-
山河记忆
转眼,清明又到了。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早在一个月前,家里人便忙碌开来,相互约定时间,一起扫墓。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外地的不说,就是同城的也不易相见,清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相聚时机。大家腾出手来,挤出时间,连外地的亲属也会尽量赶回来,在约定的时间前往墓地祭奠逝去的亲人。“风吹旷野纸钱飞
-
清明:疏肝健脾,防湿御风
清明,乃春季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清明,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此时天地阳气升腾,阴寒渐退,自然界呈现“桐始华,田鼠化鴽,虹始见”的物候特征(出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清明三候)。《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强调:“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对于清明期
-
“放心,我一切都好,就是有点想你”
清明4月4日20时49分,迎来清明节气。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澄澈和暖的清明,我们踏青放鸢,追花寻春,看万物舒展成生命的礼赞;也折柳为笔,蘸取四月的雨丝,将绵延千年的慎终追远写进春泥。清明,看草木,观山河,把思念长留心间。那些再也无法相见的人,你们还好吗?拂过面颊的风很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