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是哪个法律
虚假宣传是指企业通过广告或其他宣传手段,对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关键信息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表述,以诱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 我国制定了多部法律进行规制,具体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该法对虚假广告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和处罚规定,要求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该法第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该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综上所述,虚假宣传行为在我国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的明确规制。这些法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虚假宣传行为。
-
“职业背债”套路揭秘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中新网7月21日电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社会上出现以“快速致富”“无需偿还债务”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部分消费者因轻信此类虚假宣传陷入困境。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阱。“职业背债”陷阱主要有以下套路: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
-
大反转!确认是假的!
据公安部网安局6月24日消息,近日,网上流传一份通报,称“泰州姜堰顾高镇政府办公室两名干部张某某、李某某在三令五申严禁违规吃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纪律要求下,未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镇政府周边一便利店消费方便面2份,行为逾越了公职人员的廉洁规范,造成了不良影响,予以通报批评”,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
-
35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AI成“重灾区”
中经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5月21日,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经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在腾讯旗下移动应用商店“应用宝”中的35款App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检测时间为4月16日至5月15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通报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
-
关于对莫小梅、侯余隆等22名交通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告
兹有莫小梅、侯余隆等22名交通违法行为人(以下简称:行为人),因实施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被永福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依法查获且被告知15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以上行为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并且对以上行为人通过电话或邮寄或电子送达不成功。2025年5月
-
泰州汇融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违规被罚款518.70万元
2025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泰州市分局公布泰汇检罚〔2025〕2号行政处罚,对泰州汇融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给予罚款518.70万元。处罚显示,泰州汇融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2号)第二十三条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革和规范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