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亿元
  • 东胜车展收官!3天卖出1010台!

    5月2日为期三天的“乐购东胜·共享暖城”车展促消费活动圆满收官累计销售车辆1010台直接带动消费1.63亿元以亮眼的“成绩单”为城市消费市场注入强劲活力此次车展汇聚了数十个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涵盖燃油车、新能源车、豪华车等多个品类,许多参展商还带来了最新款车型,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汽车工业的创新成果。活

    2025-05-06 08:21:00

  • 赣锋锂业释放积极信号:2025年有信心实现盈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我们对公司2025年实现盈利的经营目标,充满信心。”3月31日,赣锋锂业(002460.SZ )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近日披露的年报显示,2024年归母净利润出现20.74亿元的亏损,同比下降142%,为2010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究其原因为,受行业周期回落对

    2025-04-01 19:50:00

  • 我爱我家涨2.15%,成交额5.1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39.39万元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4月18日,我爱我家盘中上涨2.15%,截至14:21,报3.32元/股,成交5.17亿元,换手率7.06%,总市值78.20亿元。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639.39万元,特大单买入4431.31万元,占比8.57%,卖出4041.35万元,占比7.82%;大单买入1

    2025-04-18 14:30:00

  • 伯渎河“链通”多瑙河,欧洲企业缘何钟情无锡?

    当伯渎河的碧波与多瑙河的湛蓝在长三角腹地交汇,会激荡出怎样的产业共振和创新浪潮?3月19日至20日,值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之际,对话欧洲——绿色“智”造创新合作交流会在江苏无锡举办,无锡中欧产业创新区全球招商同步启动。中欧产业创新区24.5平方公里的“产业雨林”澎湃春潮,跃动新质,以创新基因掀起发

    2025-03-20 18:13:00

  • “国补”将继续!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分批下达

    后续还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分批有序下达“国补”将继续惠及广大消费者“618”期间,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持续多日,消费者对于以旧换新的热情不减。然而,社交媒体也出现一些关于部分地区暂时无法申领“国补”的讨论。针对相关热点话题,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5月底以来,关于重庆、江苏、湖北等地“国补”暂时无法领

    2025-06-20 08:26:00

  • 海量财经丨华熙生物净利润骤降高管薪酬上扬 董事长今年表态“刮骨疗毒”式反腐

    海报新闻记者 刘敬怡 报道4月10日晚,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生物”)公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0.59%,创2019年上市以来最大跌幅。2023年净利润同比减少38.97% 2024年再度下滑数

    2025-04-12 09:41:00

  • 前两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原标题: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新数据 新看点)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前两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至2月,工业服务业较快增长,消费投资继续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1至2

    2025-03-18 07:00:00

  • 安徽省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 “四大名茶”品牌价值均超45亿元

    大皖新闻讯5月12日, 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以来,安徽实施茶产业振兴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统筹发展。2024年,我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四大名茶”品牌价值均超45亿元安徽聚焦打造千亿级茶叶

    2025-05-12 15:45:00

  • 盘前有料丨特朗普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措施;贵州茅台业绩出炉……盘前重要消息一览

    重要新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贵州茅台2024年净利润862亿元,同比增长15.38%,拟10派276.24元。重要的消息有哪些1.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

    2025-04-03 09:12:00

  •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真金白银”惠企利民 财政打出“组合拳”——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九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题:“真金白银”惠企利民 财政打出“组合拳”——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九新华社记者申铖、李雄鹰、向定杰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因势而动,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落实好去年出台的一批财政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国债、地

    2025-04-26 15:07:00